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精准法援 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北京榜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法援 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记北京市先进军转干部、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郑惠云
 

2017年1月20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天气寒冷。这天,一个残疾小姑娘一瘸一拐走进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大厅,向值班律师哭诉自己的遭遇。原来这位小姑娘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刚被老板开除还没拿到工资。再过一周就是春节了,没工资生活也没了着落。小姑娘伤心落泪的情景,被在大厅内巡视的一位女工作人员看到,她立即上前拉起小姑娘的手,一边安慰一边听她倾诉。

当了解到这是一起典型用工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事例,且劳动者符合法律无偿援助条件后,她为小姑娘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援助律师当即拨通餐馆老板电话,经过反复释法、沟通,餐馆老板终于答应给小姑娘工资。事后,小姑娘才知道这位充满爱心的女工作人员,是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郑惠云。

拓宽法律援助渠道

郑惠云曾是位获得过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的部队优秀教员,2004年转业。2014年11月,任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支部书记、主任。

凭借军人特有的韧劲儿,郑惠云上任后,就带领团队先后在市级看守所、法院、驻京部队建立了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拓宽百姓申请法律援助的渠道;首次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将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执业经历和专业特长的律师吸纳到法律援助律师队伍中,建立了覆盖刑事、民事、未成年、重大疑难案件等四个专业的律师团队;并建立了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电话12348平台,平台建成后,市民可通过12348热线、北京市法律援助网“在线咨询”栏目、“北京法援”微信公众号三种途径获得专业法律咨询服务,极大地方便市民得到法律帮助。

在郑惠云的带领下,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加强与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工作对接,积极为不符合法律援助的“夹心层”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对那些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群众,通过法援基金会“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帮助他们获得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已有30余人次及时得到了法律帮助,化解了矛盾纠纷。

法援中心还积极开展专项维权活动,维护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多次开展特殊群体专项维权月活动,通过法律渠道,为他们雪中送炭,排忧解难。

在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会议室里有这样一面墙,上面挂着农民工、残疾人、孕妇、公司高管等不同受援人送来的锦旗。而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维权故事。

每天提前上班一小时

作为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主任,郑惠云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深知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责任之大,“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护,还关系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援助中心每天9点上班。但每天8点前,郑惠云就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了。9点一到,郑惠云就会到一层法律援助接待大厅,看看当天值班接待申请人的3位律师是否全部到岗。再上二楼12348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了解负责接听市民的咨询来电和微信回复的15名接线律师的工作状态,以及市民咨询的问题集中在哪个方面,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

虽然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经常收到受援助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但个别投诉接待律师的事也曾有过。

一次,一位消费者新买的手机不能上网,手机厂家和手机运营商相互踢皮球,没办法的消费者最后拨打了12348法律咨询热线想要知道如何维权。由于这名律师对手机领域不了解,拿不准应该告谁,加之在消费者的追问下显示出些许不耐烦,结果消费者投诉了这位律师。郑惠云听完电话录音后发现,是律师当时有些不耐烦的话语让消费者生气才导致的投诉。

“不是所有律师对所有领域的问题都了解,不清楚可以理解,但接线律师应该记下当事人的联系方式,有了明确答案后再回复。不管什么情况,接线律师也不能不耐烦。”随后郑惠云让工作人员给消费者打了安抚电话,又找到一位熟悉手机行业的律师向消费者详细解释。最终,问题解决了,消费者的气消了,郑惠云觉得她的补救工作没白做。

为当事人答疑解惑

由于对司法程序、法条法规等不甚了解及其他原因,时常有些当事人满怀希望而来,却失望甚至带着怨气而归。望着这些人远去的背影,郑惠云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此,她要求所有窗口接待的工作人员,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不能中途打断,即便当事人所申请的事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也一定要把法律规定讲得明明白白,要化解当事人心中的不满情绪。

一次,一位外省农村的老人走进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可当值班律师听完老人介绍后,便认定其申请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原来老人因家里土地纠纷,打起了官司。

案子经过当地一审、二审法院审理,诉讼程序已完成判决并生效。老人不服,先后到当地省高院、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申诉被驳回后仍想继续提起抗诉。有关部门告诉老人,对于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不服申请抗诉,按法律规定必须到作出判决的法院所在省市的检察院申请,其他司法机关没有管辖权。可老人不理解,听说北京有个不花钱也肯为百姓提供帮助的法律援助中心便来寻求帮助。

虽然老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法律援助中心并没有置之不理,也没一两句话就打发了事。而是详细告诉老人下一步该怎么办。“虽然工作人员的讲解,对老人所涉案件的改判没有实质的帮助,但律师明白的释法及话语,至少打消了老人心中的不少疑虑。”郑惠云说。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单位的党支部书记,郑惠云深知,只有锻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忠诚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才能实实在在地做好百姓的法律援助工作。

2015年,支部举办了贯穿全年的“微党课”大赛,每名党员上台讲党课,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培养党员政治素养,此外,中心每年还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意识。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中心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服务意识都有明显增强,做到了由“支部强起来”到“党员亮起来”。在2015年北京市司法局开展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市法援中心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为民服务的工作也获得了上级机关和百姓的认可。

10余年来,郑惠云凭借其对法援工作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大爱”,努力带领团队为百姓做实事。在她的带领下,市法援中心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获得市司法局的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军转干部,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本报记者 李一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