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敢于较真碰硬 水政监察展现“军人范儿”
坚守水文岗位33年 监测数据零错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水文岗位33年 监测数据零错误

赵永宏
前辛庄水文站站长
 

很多水库都是多条河流汇集而成的一个“大水缸”,而这些河流的水量对于水库储水安全至关重要。就在水库周围的分支点,有一群人默默地监测着河流的水文数据,特别是在汛期,为守护水库安全发挥“耳目”和“参谋”的作用。

怀柔水库所前辛庄水文站就是库区一个藏在深山里的监测站。赵永宏是这里的老站长,从1991年到现在没换过岗。

“雨情就是命令”。对于水务人来说,这不是虚话。每采访一个水务人,都喜欢拿“7·21”当例子,在普通人看来,例子太久远了,但对于水务人来说,他的“7·21”经历终身难忘。

2012年7月21日本是赵永宏休息的日子。这天上午,赵永宏结束在门头沟雁翅镇的水文监测技能培训,坐了5个小时的公交车回到顺义牛栏山镇的家里。刚扒拉了两口饭,天上就开始掉雨点。又饿又困又累的赵永宏二话没说,骑着电动车就往十多公里外的水文站跑。

雨越下越大,骑到怀柔庙城镇,一座下凹式铁路桥已经灌满积水。赵永宏推着电动车,蹚过齐腰深的水面。水蹚过去了,电动车却失灵了,只好一路推着,在雨里步行到水文站。进了站,浑身湿淋淋的赵永宏顾不得换身干衣服,就立马和工作人员一起,到河道边测量上游来水数据。

取水样、观测水位、计算流量……他们一直忙碌到第三天下午,工作才算结束。一下班,大家伙儿饭都顾不上吃,倒头就睡。

其实,遇上大雨,水文工作也是个危险工种。“我们最怕的是打雷,有时正在冒雨测量呢,突然一个雷劈下来,不是身后的树杈掉下来,就是旁边的标杆劈成了半截。”他说:“雨越急,我们就越忙,因为测量数据需要随时更新。”

在赵永宏和同事们的眼中,水文站是一个家。但要融入这个家,确实需要一个过程。90后小伙儿刘文军刚来的时候,都不敢一个人值班。后来,在赵永宏和同事的帮助下,他也能够独当一面。小刘说,赵站长特别喜欢向他们这些年轻人传授经验。如果你问他三个问题,他不但会作出详细的解答,而且还会找出专业书籍进行一番解释。

的确,赵永宏一直在用心当好这个“家长”。近些年,来到站上的新职工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动手能力差,来到站上后赵永宏先教他们做饭、收拾卫生,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嘱咐他们在站上工作,汛期多准备几件换洗的衣服,又不要样儿,干净就行。雨天流量测验时,测一次湿一回衣服,雨衣穿严了,汗水溻湿了衣服,穿不严,雨水浞湿了衣服。 今年是赵永宏在水文工作岗上的第33个年头。33年来,赵永宏和同事们共完成施测流量2100多次;施测单位水样180多次;拍报水文数据15万多组;输出水文成果表320多张,仅观测水位步行距离就有3万多公里。提供的水文监测数据没有出现一个错误!

对于这一点,在全市水务工作者中,赵永宏成了大家的学习榜样,也是北京基层水务岗位上的传奇人物。赵永宏只是简单的回答,做工作就要做到最好。为了这个“最好”,临近60岁的赵永宏从来没有放下过学习。

“现在,年岁大了,眼花了,记忆力差了,我的学习方法也随之升级。”赵永宏告诉记者。现在,他把新的水文规范和教材用电脑从网上下载下来,将文本格式转换成MP3格式,放到小音箱里听,反复的听,也就记住了、掌握了。工作中把不经常观测的项目、工作,抄下来贴到办公桌前,让大家经常看到,避免大家在日常工作丢项或出现过错。

即便是快退休、已经当了姥爷的白发老头了,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赵永宏手拿小音箱,聚精会神地边走边听边学的画面……

□本报记者 孙艳/文 陈艺/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