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草海、瓜果压枝、亭台水榭、色彩斑斓。乘坐黄羊山文化园的摩天轮俯瞰黄羊滩,满眼绿意葱茏。7月6日,记者来到距北京直线距离138公里的张家口市宣化区黄羊滩,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据黄羊滩林场场长李澍贵介绍,黄羊滩总面积14.3万亩,直至上世纪末,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占70%,有林面积不足4万亩,森林覆被率仅为28%。是什么样的举措,让这片荒地焕发生机呢?
坚定信念
黄羊滩林场成治沙样板
58岁的当地村民史建青回忆道:“原来这里草木不生,天总是黄的,风裹着沙子直往人嘴里灌。”据记者向黄羊滩林场考证,黄羊滩曾是唐代沙陀国李晋王的放马场,由于后来过度垦殖、樵采、放牧,导致肥沃表土流失,植被衰退,加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干旱,风蚀严重,土地大面积沙化,并成为洋河、官厅水库淤积以及北京扬沙、浮尘天气的主要沙源。据测算,在2000年以前,黄羊滩每年被大风刮走的表土达2.57万吨,夏秋泥沙入库量达65万吨。
“侧柏5800亩,榆树3100亩,山杏2600亩,建4座井房,建3个单池容量为250立方米和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李澍贵告诉记者,2000年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黄羊滩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同时创新沙化治理模式,在短期内取得前所未有的治沙成果。
黄羊滩林场乘胜追击,依托中信集团公司、宣化县人民政府、北京绿化基金会三方的密切合作,坚决执行植树种草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几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近10万亩,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2万亩。据介绍,目前黄羊滩森林覆被率已提高到74%,林草覆盖率超过90%。
“绿富结合”
治沙工程走生态道路
宣化洋河南镇许家堡村村民秦永梅回忆说:“刮大风时大人从外面回来,洗个头盆底沉下一层沙子。”2009年9月,宣化县人民政府与中信集团公司合作组建了“中信黄羊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治沙绿化工程抚育管护和工程区综合经济开发,力求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区内,林种设计上要求合理布局,树种的选择上坚持沙生优质与多样化多色彩相兼顾。整个工程安排上坚持以乔木为框架,以灌草覆盖,实现高密度立体化治理。同时,县政府安排飞播牧草,形成人工优良牧草2万多亩,为发展养殖业奠定基础。另外,先后建起宝马养驯基地、淡水渔养殖场等,养殖美国七彩山鸡、西非珍珠鸡等特禽近4000只,南非波尔山羊和塞北绵羊500多只,淡水鱼养殖面积达12亩,增加了2000亩经济林的物种多样化。站在林场一处高地远望,一道道林带和茂密丛生的灌草相得益彰,牛羊成群,俨然一片绿色的海洋。
文化旅游
沙地上建起采摘园
在宣化区洋河南镇黄羊滩金坤采摘园,一间阳光温室里,不同品种的果树竞相生长。采摘园的主人肖飞从2010年开始建设温室,目前已建起60多个阳光温室,设施栽培面积达300多亩。采摘园里既栽培本地传统优势树种,又栽种了本地没有的果树品种,实现了南果北移。
肖飞回忆,以前黄羊滩上都是沙地,并不适合果树生长,当初大家也是冒着风险,在沙地中挖沟,将沙土移走,然后再换上适宜果树生长的土壤,配备了输水管道。最近几年,还增加了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如今,他的一个大棚每年生产1000公斤水果,主要面向本地游客及外地自驾游客采摘,一年可接待游客2万至3万人。采摘园还与北京、张家口的超市进行对接,今后还考虑通过电商平台推销水果。
政府在政策上还鼓励大家建设采摘园,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打工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按照“农业+旅游”的思路,发展起观光农业、林果采摘,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本报记者 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