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恩师鞭策让我的命运拐了个弯
高考让我圆了母亲的梦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让我圆了母亲的梦

陈旭
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法律系
 

陈旭是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也是中国恢复律师制度后第一批专职律师。从1983年3月开始从事律师工作,到现在陈旭收获了北京市法制宣传形象大使、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和谐之星、北京市十佳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北京市十佳房地产律师以及2011—201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谈到今天的成绩,陈旭说:“我要感谢恢复高考,给了我一个进大学学习的机会;还要感谢我母亲,是她让我坚定地选择了法律。”

1977年3月,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子弟,陈旭来到北京郊区昌平农村下乡插队。“听到高考的消息,刚开始我并没打算报名,认为那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后来看到好多平时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在准备高考,于是我也报名了。”就这样,年少气盛的陈旭参加了1977年那场在寒冬腊月举行的高考。

陈旭说,其实当年这次考试自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参加的,因为他前后复习的时间也就十几天的功夫,再加上没有考试教材,更没有辅导班,全靠之前的基础。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竟然考过了录取分数线。第一次高考陈旭超过录取分数线25分,但是没有达到所报考的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分数线,而是被调剂到了另外一所学校。由于不是自己喜欢的法律专业,陈旭没有去学校报到。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1978年再次招生的时候,陈旭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第一次考试全当练手,第二次就好好准备了。”陈旭说。考前两个月,陈旭就回家专心复习了。“回家准备复习也很苦,当时我们全家人都挤在一间小房子里。我每天是夜里复习,可谓是‘昼伏夜出’。文科还比较好,像历史、政治、地理,死记硬背就行。语文的话靠平时的功底,数学自学也没有用。我记得我第一年的数学考了47分,第二年的数学相对难了,只考了20分,幸好其他文科科目的成绩还相当不错,否则,大学就与我无缘了。记得我们班同学中情况最差的,数学只考了9分。后来听一些访谈,有些大学教授自己爆料,当年的数学成绩就是十几分。”陈旭笑着说。

考试完了之后,陈旭回到了昌平农村继续劳动。“一回去,老乡见了都说,‘哟,白了。’当时村里对我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还是很欣赏的。”插队的时候,有一件事儿让陈旭印象特别深刻。1977年夏收时,收麦子的时候需要扬场,陈旭连续干了23个小时零20分钟,后来睡了40分钟,又起来继续干第二天的活。“得亏那时候年轻。平时干十几个小时那是经常的,因为夏天需要抢收、抢种。”

经过再次努力,陈旭最终如愿以偿,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法律系。而为什么会选择法律这个专业,则取决于陈旭母亲的建议。陈旭的母亲是解放前的高中生,从小就梦想着能当法官、律师。“当年母亲报考华东政法学院时,国家的招生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招收工农干部学员,而不再从应届高中生招收新生,以致她未能实现自己的法官梦。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准备考大学,母亲就建议我报考法律系。事实证明,这也是我喜欢的专业。”

进入大学后,家境贫困的陈旭还享受到了国家的助学金。“不交学费不说,政府还给我们钱,到了冬天还有冬装补助,我就是靠着助学金过来的。”说起大学的经历,陈旭很感恩。

那时候,陈旭拿的助学金最高,每月22块钱,一个月如果只吃普通的饭还能有节余。陈旭还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比如帮学校修操场,夏天帮学校刷游泳池……一个暑假下来,陈旭能挣几十块钱。陈旭还是业余运动员——人民大学田径队的队员。每天放学之后,训练两三个小时,训练补助3毛钱。如果是比赛期间,补助会更多。陈旭是跑中长跑的,曾经取得过北京高校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田径训练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很辛苦,看你能不能坚持下来。记得训练期间,我心跳最快的时候是210下,最后跑得屁股都抽搐(肌肉痉挛)。”陈旭说,“今年我已经58岁了,身体方面还有精神面貌都还行,都跟那时有关。我觉得我是比较幸运的,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候。”

□本报记者 杨琳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