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民工“石头”
阿姐卖瓜
深夜食堂的“温情烟火”
爱不止八小时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石头”

 

1998年5月,我所属的纺织厂处于停产状态,承蒙校友推荐,我到煎茶岭矿做临时翻译。

坐了一夜的火车到达山口“八冶”项目部;又坐了三小时货车到达山上的矿区。站在煎茶岭上向南眺望,定军山映夕阳挺立,汉江水共长天一色,内心又涌起生活的诗情。

该矿由中矿公司筹建,聘了澳洲开矿队、法国测绘队、上海的咨询公司、八冶九冶的施工队、农民承包队等,一时各路人马聚集,犹如“群英会”。

我办公室常来外国人,摆着复印机、计算机等“洋”玩意儿,门前干活的农民工不免好奇而围观。有天,一个黑黑的少年在门口扒头瞧脑。我便问:“小伙儿,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

“陕北。小名‘石头’,大名不说了吧。”

“说一下大名有什么不可?……你有14岁吗?”

“俄(我)都16岁了。”

“这么小就出来干活,父母舍得吗?”

“俄大(爸)愿意俄出来哩,比在家乡工钱多咧。”

我倒了一杯可乐给他。他一喝,不解地问:“这啥?这么好喝!”

上海技术员祝逢澍笑道:“连这都不知道?可口可乐嘛。”石头眼里露出羞涩。技术员江功友说:“哈,笑话人家?上海人第一次喝不也这样?!”

彼此熟识后,一天,石头给我们送来两大碗红水。祝逢澍问:“什么水?这么红?”石头说:这都不知?绿豆汤。解暑呀,嫽太咧(好喝啊)!”

6月,桑葚、野莓熟了。石头摘了,用布兜给我们送来。我们带他去外国员工餐厅一起吃牛排。7月,农民工灶上做洋芋擦擦、凉皮搅团。石头来邀: “到俄灶上吃擦擦,来哩么不来?”非请我们去不可。我们不以白领自居,石头也不以民工自卑。生活就是这样,在不同的地方结交不同的朋友。

8月中旬,我们拜谒了武侯墓。石头知道了,求我:“哥,啥时再去?也带俄去诸葛亮庙。俄们兀搭(那里)也崇拜诸葛亮哩。”我想了想,说:“等中秋节吧。”

然而,没等到中秋,他却出事了——在干活中被吊车杆砸住,内脏出血而死。

忘不了那个夜晚,大约8点,我正在宿舍灯下译资料,祝逢澍进来,说:“那个砸死的小孩往山下送呢,停在门口。”我随他出去看,一辆架子车停在门前河滩,两个老民工使劲搬着卡在石缝中的车轮。车上就放着“石头”。由于门前这一段山路特别崎岖,必须借道河滩。

山风阵阵,寒意袭来。皎洁的月光照着小石头那稚气的脸,他好似刚干完活,静静地睡了……

回想当时,农民工操作大型机械都很不规范,常有事故发生。小石头在16岁就画上了生命的句号,令人唏嘘。

□王成刚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