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早上9点,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门口已排起了一条长龙。大厅里,服务中心各个窗口都紧张有序地办理着业务,等候区早已座无虚席。(7月2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农民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他们不但用勤劳的双手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可贵奉献。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由于常年在外,在原籍办理缴费、续保、医药费报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他们在外安心工作。
因此,作为家乡的父母官,理应给他们提供各种亲情关怀和热情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到身后有一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在支撑着,从而从容地敢于面对前进路上的任何困难,敢于拼搏,为家庭、家乡的奔小康多作奉献。
据了解,该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仅向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输出的劳动力就在63万人以上。2013年,市里成立了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市成立了办事处和16个农民工党支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帮助农民工维权、组织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以及落实城乡社会保险、新农保、新农合的缴费、续保和年检等工作。
毋庸置疑,类似这样的农民工的“好娘家”,肯定大受农民工的欢迎和称赞。也许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恰恰是这样的举手之劳,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官应具备的责任和良心。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应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农民工的“好娘家”!同时,期待类似的农民工“好娘家”多多益善。□和法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