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6月26日,英国作家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出版,哈利·波特首次为世人所知。之后,这个手持魔杖、大难不死男孩的神奇故事迅速征服全球,“魔力”持续整整20年依然有增无减。
“20年前的今天,原本只有我独自生活的世界突然向世人敞开。这很美好。感谢你们。”罗琳26日在社交媒体上向读者表示感谢。对这位充满奇思妙想的女作家而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面世过程也跟书中男主角一样,历经劫难方获新生。
罗琳最初在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火车上构思出一个男孩巫师的魔法故事。1995年,她在困顿中完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手稿,讲述小男孩哈利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学习和冒险的经历。但这本书迟迟没有得到出版商青睐,直到英国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看中,在1997年6月26日出版了仅500本。然而,在那以后,一切似有魔力相助。《哈利·波特》系列7部小说相继问世,成为全球最畅销小说之一,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超过4.5亿本。
如今,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抓住20周年的机会,推出不同颜色、封面带有霍格沃兹学校四大学院不同院徽的特别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6日,英国多家书店把这些特别版摆在显眼位置,邀请“哈迷”参与活动,庆祝这部小说出版20周年。
在伦敦市区最大的沃特斯通连锁书店一角,霍格沃兹学校四大学院的旗帜悬挂四周,猫头鹰、分院帽、飞天扫帚、火焰杯出现在场地中央的大桌上。100多名老少“哈迷”聚集在这里,为他们心目中永远年轻、勇敢的哈利·波特“庆生”。有人身穿魔法学校黑袍,有人手持魔杖,还有人把自己装扮成“魁地奇”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带翅金球“金色飞贼”。
对不少“哈迷”而言,《哈利·波特》早已不仅仅是一本书。22岁的英国姑娘阿比·科特雷尔从外地专程坐火车赶到伦敦,参加书店的庆祝活动。身为小说中斯莱特林学院的“粉丝”,她最喜欢的书中角色是亦正亦邪的斯内普教授。“我8岁开始读《哈利·波特》,对我而言,哈利就像是一个好朋友,陪伴我长大。”她说。
11岁的男孩托马斯说:“我9岁时读了第一本《哈利·波特》。我喜欢这个系列的每本故事,因为书里不仅有魔法,那些有关勇气、亲情、友谊的情节,都令我着迷。”
英国媒体称,《哈利·波特》的成功证明:“即便是在被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充斥的当今社会,儿童文学也能让大量读者着迷。”
1999年,当第三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出版时,英国出版商特意把新书上市时间定在下午3点半学校放学之后,避免中小学校的“哈迷”们逃课抢购;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0年全球同步出版,不少国家的书迷半夜排队购书。
哈利·波特的“魔咒”还给影视、旅游乃至体育领域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每一部都大卖,总共在全球创下77亿美元的票房纪录,也捧红了片中多位主演;包括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在内,哈利·波特电影在英国境内的不少取景地成为外国游客必去目的地;英国皇家邮政公司推出“哈利·波特”特别邮票;罗琳为小说创造的“麻瓜”一词,意为没有魔法的普通人,2002年被《牛津英文词典》收录;小说中虚构的“魁地奇”比赛也在2005年被“哈迷”们搬到现实生活中,逐渐发展成一项国际性年度赛事。
对很多书迷而言,《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魔幻文学,更是贯穿青少年时代的一部成长小说。“小说完结时,哈利·波特17岁,我也是。”“哈迷”阿兰·鲍德里尔说,“我们一起从固执的孩童成长为叛逆的青年,最终成年。第七本书2007年出版时,我连读12个小时没合眼。书读完后我哭了,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挚爱——我的童年也伴随小说完结而结束……哈利·波特影响了我们这一代。”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