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4
与家长的报考意见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小研同学父母都是教师,受家庭影响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因此报考师范类院校的专业成为他的首选。但是父母的意见却与他相反,认为教师比较清苦,希望他能够选择金融、计算机等这些热门专业。小研很苦恼,不知道应该遵循自己内心还是接受父母的意见。
加强沟通和理解
父母与子女本就是两代人,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特征、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想法和意见存在分歧也十分正常。
父母有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想法更结合社会现实和客观情况。特别是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子女的志愿填报干预程度可能更高。而考生则有着更加好奇和渴望创造的心,想法更贴近自我期待和兴趣。
双方要想达成意见统一,首先,是主动沟通,促进双方互相理解,营造良好的家庭会谈氛围。其次,是学会倾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的倾听会让我们发现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当找到双方需求的共同点时,分歧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考生要了解并坚持自己的内心
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归根结底还需要考生自己做出选择。首先,要反思自己,不要走极端。填报志愿前,需要广泛搜集信息,从家长、老师、亲友、学长那里获取建议,然后再去判断自己的决定是否合理。其次,要坚持自己,努力获得认同。向家长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让他们相信无论做怎样的选择,自己都会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成就的人。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填报志愿过程中,孩子才是主体。如果全部由家长代替,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选择志愿时,如果家长有其他考虑,可以跟子女讲道理,平等地沟通和交流,最后还是要将决定权交给孩子。家长一定要引导帮助考生,使之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不要轻易否定考生的选择,也不要无原则听从考生,最重要是“提供选项”、“提供信息”和“提供建议”。
案例
5
怎样选择与自己高考分数匹配的学校?
高考成绩出来了,小研考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分数,卡在很多学校的录取线边缘,运气好能考上,运气不好就落榜。如果选保险一点的学校和专业,又觉得自己的分数浪费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校才能最大程度用好自己的分数?
参考近三年分数段最靠谱
目前,除内蒙古、青海之外,其他省份全部实现大平行填报志愿。所谓“大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可以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逻辑顺序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将文史类、理工类达到省级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全国性照顾政策分)从高到低排序并依次投档。
大平行志愿填报的结果使各高校录取分数更加扁平化,各高校录取分数及考生层次也更加稳定。考生填报平行志愿,可以参考近三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以此为标准上下略作浮动即可报考分数标准。
“一冲、二稳、三兜底” 级差设计要合理
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所填报的高校之间要适当拉开“梯度”。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首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分数,确定自己属于哪一分数段,前面A、B学校志愿要填报自己“跳起来够得着”的学校,即往年录取分数稍高于自己分数的学校(高于考生分数1-10分)。中间C、D的志愿要“稳”, 要填报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学校,根据所选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成功率达到90%以上。最后的E、F志愿一定要“保”,确保你的分数成功率达到120%,以确保自己能够成功录取。切记不要急功近利,全部报考同一层次的高校。
高分进大学不浪费
谁都希望用最低的分数进最好的大学,如果是被“兜底”的学校录取,总是觉得心有不甘。其实,高分进大学不浪费。学校和志愿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专业志愿。同样分数的考生,可以“冲”进一所好一点的大学,但专业选择上就没有太多空间,也可以“保”进一所相对弱一点的大学,但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热门的专业。高考填报志愿不是市场卖白菜,一定要把价格砍到最低才不算吃亏。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留出一定余地,保证录取几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案例
6
怎样了解一所大学?
小研在填报志愿前锁定了几所心仪的大学,去网上了解学校时却发现信息良莠不齐。问亲戚朋友,得到的建议也五花八门,有人关注环境、有人关注就业……小研糊涂了,到底应该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一所大学?
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最权威
各高校本科招生办都有自己的网站,通常会凝练最核心的学校相关信息,包括:学校历史发展、院系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比较客观和权威。大家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片以及具体的专栏了解大学的特色、优势。
比如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有“院长谈专业”栏目,学院院长亲自聊学院的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的内涵,选择了这些专业以后会学习哪些课程,学了这些专业将来可以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栏目,大家就可以直接听到最权威的专家观点。
师兄师姐的声音最可信
咨询师兄师姐有两个优势:一是有共同关注的校园话题和热点;二是师兄师姐作为“过来人”,他们能够为大家提供最真实的信息、经验、教训和思考。咨询师兄师姐要了解几点:一要了解师兄师姐的学习感受,听听他们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未来能够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二要了解学校的学习和文化氛围,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课堂之外有哪些实践活动平台;三要看师兄师姐对自己现状的满意度。针对他们不满意的方面,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走进大学去感受最直接
想了解一所大学,有什么比“走进大学校园”给你更直观的感受呢?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实验室、宿舍,甚至一个雕塑、一棵树都可能是一段历史、一个风景、一个故事。在大学里走一走、看一看,亲身去欣赏校园风景,去感受青春气息,去目睹大师风采,方能真正理解一所大学的内涵。
□尹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