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汉语教学在边疆绽放光彩
患者称赞大兴医生亚克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患者称赞大兴医生亚克西!

张永亮
大兴区人民医院医生
 

“叮铃铃,叮铃铃……”2014年5月27日下午16时10分,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两名维吾尔族民警在普恰克其乡执行公务过程中遭可疑暴恐分子袭击,其中一人伤情严重,正在赶往医院途中。”放下电话,刚到新疆不久的大兴区人民医院援疆干部张永亮即刻安排科室工作人员调试好手术仪器,推来担架车,严阵以待,做好了抢救准备。

16时20分,一辆警车呼啸而来,稳稳停在了急诊科的门前。车门打开,只见一名民警的头部浸在血泊中,不停地呻吟。“被推进抢救室时,该民警已经丧失了意识,处于躁动状态,在床上挣扎、翻滚,无法配合诊疗。”张永亮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迫在眉睫。越是那种情况,越不能慌乱,他一边指挥护士做血压、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一边进行查体。经检查,该民警头部皮裂伤三处,伤口活动出血并可触及颅骨骨折,右前臂骨折,张永亮立即为病人做了双重的加压包扎、止血、骨折外固定。

血止住了,但颅内损伤情况待进一步明确,需进行头颅CT检查。但受伤民警当时躁动的情况,头颅CT根本无法进行。如果不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后期可能引发更大的危险。两难的境况下,拥有多年急诊经验的张永亮决定为民警静推安定镇静治疗,并亲自推送其到放射科检查。

CT结果显示,该民警多发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科护士准备常规应用甘露醇静点为民警治疗,张永亮表示,该民警有硬膜外血肿,目前尚未出现脑疝,在没有做好手术准备下应用此药可能加重出血,加重病情,因此建议暂时不用。

在与墨玉县县长和墨玉人民医院院长沟通后,张永亮建议把病人安全转往硬件设施更好的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以便其接受更好的治疗。待一切安排妥当,已经到晚上九点多了,张永亮这才知道该民警叫伊力亚·库尔班。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另一位援疆医生齐巍“接力”张永亮为伊力亚·库尔班做了开颅手术,伊力亚·库尔班才得以转危为安。如今,伊力亚·库尔班已经痊愈,继续战斗在反恐维稳一线,保卫祖国安全。

同年8月的一天,“走投无路”的阿依古丽满怀希望地来到墨玉县人民医院就诊,“听说这里来了位北京的医生,肯定能治好我的眼睛,让我重见光明。”阿依古丽说。在此之前,阿依古丽已经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医院做了头部核磁的检查,当地医院的医生怀疑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建议转往北京的医院诊疗。

医院的建议对阿依古丽一家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和田离北京山高路远,条件根本不允许啊。”想就此放弃治疗,但又不甘心,毕竟阿依古丽才26岁,难道以后的生命要在黑暗中度过?正当一家人绝望之际,这位“大兴医生”又给了阿依古丽希望。

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并非神经外科专业的张永亮利用自身资源,联系到了在和田地区工作的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援疆医生,经再三沟通,阿依古丽最终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痊愈后,阿依古丽的父亲特意从村里赶到墨玉县人民医院对张永亮表示感谢。“他拉着我的手,热泪盈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说‘大兴医生,亚克西(维语很好的意思)!大兴医生,亚克西!’我也深受感动,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却得到了这么高的‘礼遇’。”张永亮说。也正是这份感动,支撑着他不遗余力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如今,虽然张永亮已经回到了原单位工作,但却继续与当地医务人员保持着联系,继续为当地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杜晓婧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