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愿意在其中发挥作用,保护他人的生命安全。”吴爽是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科科长,从入职时一个人单挑新闻宣传工作,到组建新闻科,把科里的职工都培养成写稿子的高手,她不断优化、创新管理模式,为安全生产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出贡献。
吴爽付出很多辛苦的背后,也收获了众多荣誉。她曾获得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业务工作想突破
得下点笨功夫
“最开始觉得新闻跟我的专业不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去寻找兴趣点,努力适应。”吴爽大学本科学的是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安监局被分配到宣教岗位,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在她看来,这份工作需要她下大量的笨功夫。
作为一个工科学生,刚入职时,吴爽连一个工作信息、请示公文都写不好。但她肯花笨功夫,把每次领导在信息上修改的痕迹全部保存下来,积攒了厚厚的一本大册子。她得空的时候还会拿出册子,反复琢磨,个人写作的能力也越来越好。
除了基本的公文写作外,2015年,她开始尝试去写新闻稿。“之前我们主要做与记者联系、沟通的工作,但是自己去写新闻稿,还是很陌生的。”吴爽不怕吃苦,买了相关的书籍反复阅读,奠定了新闻写作的基础。然而,新闻写作不能闭门造车,如果不到安全生产的一线去,就必然写不出鲜活的内容,吴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去年,她主动跟随市安监局执法总队到西城区进行检查。之前,有市民举报说,一栋正在做抗震加固的居民楼,存在违规建设的情况。现场,工人正在六层小楼的楼顶施工。要想了解施工的具体情况,必须要顺着脚手架爬到楼顶。“脚底下这个怎么一直在晃啊。”没有见过这阵仗的吴爽心里有些害怕,但没敢表露出来,直到越往高爬,脚手架随着风晃动得更加厉害,她才开口问执法总队的同事。
“这种外立面的脚手架是会有这种感觉,他们搭建的这个也不是很规范。”执法总队的同事轻描淡写给出解释。吴爽心想,这次来就是为了体验检查的过程,感受到执法人员检查时所要面临的危险,因此一定要挑战自己,坚持下来。
最终,通过现场的实地观察和了解,吴爽将检查过程写成了一篇题为“西城大妈也帮查隐患?一建筑工地遭举报被叫停!”的鲜活稿件,不仅在官方的微信上推送,还被权威媒体转载。
“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做一些协调工作,一定要出门多看看业务工作。”这次经历过后,吴爽体验了到现场采访的益处,并把心得分享给了科里的其他同事们。
由于这次报道效果好,吴爽决定在自己科负责的市安监局官方微信上开辟名为“第一现场”的板块。如今,科室人员外出采写的活动越来越多。吴爽说,这都要源于当初下的笨功夫。
除了做新闻报道以外,吴爽所在的科室还要负责组织一些大型活动,通常都是几百人、上千人的规模,还经常有国家领导、市领导出席的活动。虽然目前很多活动已经形成品牌,可是在最初阶段,都是吴爽一点一滴摸索着开展起来的。
“要想做一件事,首先要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们的受众需要什么。如果把工作做的太机械了,对个人的成长也没有好处。”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吴爽每次组织活动,都会提前联系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业内动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特别愿意跟专家聊,了解他们近期学术研究的成果,可能有一些就会启发我,给工作带来帮助。”吴爽说这已经成为她工作的风格了,会习惯性地愿意多出去看看问问。
“要不惜一切笨功夫,要肯把心思放进去。”吴爽总结说。
除了笨还得巧
改变宣传被动局面
“干事情不但要花笨功夫,有时还要用一些巧劲。”作为新闻科科长,吴爽自然还有很多需要动脑子才能完成的工作。
吴爽将这些工作分成了两个层面,首先是业务层面。曾经,市安监局的新闻宣传工作全部由她一人承担,呈单打独斗的状态。2014年成立了新闻科,吴爽终于可以花更多精力去研究工作上如何突破、如何创新的问题。
“一个新部门,首先要完成任务,其次是在完成的过程中,保持高标准,第三要有立得住的核心业务,有发展前景。”吴爽对科室有着明确的规划,并克服了最初人手少、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把核心业务固化下来。
说到工作思路上的突破,吴爽讲起了2015年的一件事。当时,新闻科全年承担新闻媒体上100多个专版、专题的任务,但由于各个媒体记者的人员调整,导致很多栏目最终没有人进行维护。
“很多专栏没有专门的记者盯,没人采写。如果只用我们的素材编一编,满足不了我们的要求。如果要保证质量的话,只能是自己想办法把版面支撑起来。”吴爽说,在这种情况下,她提出要转变科室的工作方式,从协调型变成实践型。
说白了就是科室的人自己写新闻稿。当时,科室的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尝试接触过新闻报道,并没有进行过常态化的新闻稿撰写。“当时我也在考虑,究竟要不要转型,转的话肯定要吃一些苦头。但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新闻宣传上被动的局面。”吴爽说。
做了决定后,吴爽请示领导,多番沟通,安排科室人员到报社学习。从不会写到写短篇,再到写大篇幅的稿件。从被编辑改的面目全非,到最后直接就能上版。“这是一个勇于创新的突破。也是我工作经历里边最令自己满意的一件事。”去年全年科室独立采写、见报的文章达到100余篇。如今,大家已开始尝试着写难度更高的评论。
独立写稿后的益处还有很多,在运行市安监局官方微信时,微信上的文章也能够做到百分百全原创了。“在写原创文章时,我们也更有自信去自编、自采、自写。把一个个平凡的业务工作,进行包装,放到适合的新媒体平台上,让老百姓愿意看。”吴爽说。
除了业务层面外,吴爽认为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工作上同样需要巧字。吴爽是个80后,对于科室里年纪比她大的同事,管理上从来没有不自信。“只要想的是对的,大家都会认可。而且要提前做好计划,先谋而后动,工作才能巧起来。”
吴爽制定了巧的工作制度。她要求在科室内实行内部的编务会制度,仿照专业媒体,每两周召开一次。她要求每个人上报新闻选题,并形成表格、文字的形式,会上大家再共同商讨每个选题是否值得做、怎么做能做得更出彩。
由于科里除了新闻采写外,还要承担舆情监测、舆情引导、新闻发布、日常媒体组织等工作。为了让科室自转起来,吴爽推出了双月重点任务规划。每个人都要把下两个月要完成的工作,具体什么内容、什么进展,谁来负责等,进行阶段性梳理。
“坚固统筹,滴水不漏,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有一个人牵头,这个人可以调配全科的同志配合参与,这相当于给新闻科配了N个科长。”吴爽说。
定下六字内训
建立和谐工作团队
“大家都很优秀,很努力,使得新闻科已经成为了积极向上的一个符号。我们的团队是局里积极向上的代表。”吴爽说,这要源于大家好团队才会好。
作为科室的带头人,在部门成立之初,吴爽就定下了六字的内训,同时也是对科室人员的要求:“互信 沟通 包容”。
“要想做好工作,和谐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工作不分彼此,才能形成合力。大家的心在一起,活才能干好。而这几个字就是解决矛盾的方式。”吴爽解释这六字内训的目的。
吴爽说,这六个字要求大家首先要相互建立信任,明白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好,达到互信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工作中遇到小问题,通过互相信任就能够解决问题。一旦是互信解决不了的,心中还是有其他想法的,那就需要沟通。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只要大家说明白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如果沟通还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采用包容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新闻科运转多年来没有发生过职工矛盾。也正因为此,有人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建议:“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矛盾,咱们的内训是不是可以改一改了?”这个建议被吴爽拒绝了,她的理由很简单。“现在大家为什么这么和谐,就是因为脑子里都有这样的原则。比起强调业务工作,和谐的工作环境更加重要。”
作为科室的领头人,吴爽不仅自身业务素质过硬,并且不设防地把自己会的内容教给每位同事。性格坦诚的吴爽,心里存不住话。希望对方做的比自己还好,尽快达到要求。工作中获得的任何经验、思路,她都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大家。
“要有一个大一点的格局,大家都来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或许是她这种苦口婆心、毫无保留的风格,感动带动了大家,科室的人员在工作上都很拼。
由于科室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工作上对同事严厉的吴爽,生活上总是尽可能地照顾大家。要跟的夜间检查、休息日的检查,吴爽总是自己揽下。“都是小姑娘,能照顾的就要照顾。”吴爽说,但其实她也是名80后。
相信世界美好
乐于帮助他人
“如果我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义工、志愿者,因为这很有挑战,而且是回报社会的事情。”说到生活,吴爽笑容灿烂。虽然吴爽小时父亲就患病,可母亲在逆境面前依然乐观、善良的态度,一直感染着吴爽,让她相信世界很美好,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帮助更多的人。
吴爽从19岁起就开始义务献血。“7·21”大雨过后,她跟着志愿者队伍到房山的小学去清淤,捐款捐物。“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我对生命有一种敬畏感。想尽量多帮助别人做一些事。”
从事了这份跟安全相关的工作,吴爽说自己找到了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特长,又能为大家做更多事情的平台。“安全工作对于社会确实很有意义,上大学的时候,误打误撞学了安全,慢慢发现这项事业的价值。能够进入安监局,仿佛自己的工作都带着光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吴爽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