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颐和园为雨燕做体检
酒仙桥职工花艺中寻找美
首发职工 13小时抢修恢复
小学生组队挑战“地铁医生”
教师深情朗诵 庆祝建校十周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颐和园为雨燕做体检
4小时收集百余只雨燕身体数据
 

5月20日,30名志愿者在鸟类专家的指导下,对在颐和园廓如亭景区栖息的雨燕进行年度“体检”。这项一年一度的雨燕生存状况调研工作,颐和园与中国观鸟协会联手已经持续开展了10多年。

清晨4点,天刚开始亮,雨燕已开始活跃了起来,纷纷飞出巢穴。一个小小的黑色身影或一直向前,或呈回旋状,一会在高空飞翔,一会猛地掠过地面或水面。

30名志愿者用4张捕鸟网将廓如亭西、北两侧的亭柱网住。记者观察,捕鸟网长10米宽5米,由发丝般的细线编制而成,上面布满了火柴盒大小的菱形孔。

网子刚刚树起,立刻就有收获。因为使用专业的捕鸟网,快速飞翔的燕子,一旦撞在网上,立刻被束缚得老老实实。

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将鸟从网上取下,装入专用的白色小布袋,以免雨燕过度惊慌,并为布袋编上号码,交给测量小组。之后,测量小组详细测量、记录每只雨燕的体重、体长、喙长、翼长等数据,并在鸟腿上套入国际通用的鸟环,为以后观察及回收做依据,然后立即将鸟放飞自然。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志愿者们各个训练有素、技术娴熟。

据了解,雨燕正式名字叫北京雨燕。每年3月至8月间迁徙至北京,主要栖息在适宜建巢的古建筑物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颐和园、雍和宫、前门、天坛、历代帝王庙等地均是它们的主要繁殖地。颐和园的廓如亭面积达130余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每年都吸引大量雨燕在此筑巢、繁殖。

体重、体长、喙长、翼长……雨燕体检的数据多达10余项,这些数据用以记录雨燕的生存状态,也为雨燕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被测量后的雨燕的脚上还要配戴上国际通用的环志。

据了解,鸟类环志是利用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将鸟类个体标记,通过观察及回收记录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方法。根据环志及回收信息,可以详细地画出不同种群的繁殖区、越冬区;确定鸟类迁徙的时间表,找出正常的迁徙路线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确定鸟的寿命,分析死亡原因;调查每年的数量变化趋势及环境变化对鸟类种群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环境保护和鸟类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早晨4点到8点之间,本次活动为100余只雨燕进行了环志。据鸟类专家赵欣如介绍,本次环志的雨燕健康状况良好,将继续做这项工作,并逐年对已标记的雨燕进行追踪记录,调查颐和园内雨燕数量变化情况与个体生长状况。

颐和园园方表示,颐和园是雨燕在北京的重要繁殖地之一,参与雨燕的保护工作是颐和园应尽的社会责任。颐和园长期参与和宣传雨燕的保护工作,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雨燕的保护工作。

□本报记者 邱勇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