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给特殊职工特别的关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特殊职工特别的关爱
——探访企业关爱残疾职工故事
 

昨天是第27次全国助残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近年来,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需求日益增加,尤其需要社会的关爱。企业在关爱残疾职工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和经验?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为您讲述企业里那些残疾职工的故事。

群英印刷: 享受特殊“福利”

位于大兴区国家新媒体基地的北京群英印刷有限公司,现有职工百余人。其中21名残疾员工,占了不小的比例,而且他们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差。至于为什么把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招到公司上班,公司老总常常这样说:“给他们送钱送物,只帮得了一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能有稳定的收入。”

一直以来,这些“特殊员工”的生活冷暖是公司最为牵挂的。2012年,公司所在的园区成立了大兴区新媒体基地总工会,群英印刷成为第一批也是第一个入会的企业,当时残疾人员工共有24人,第一时间全部成为工会会员。从此,如何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生活质量,成为了工会服务职工的重点。

李波在群英公司是一名车间班组长,手臂有残疾的他没有因为身患残疾而影响到事业的发展,优异的工作成绩让他胜过普通员工,被公司选为了班组长。“我真是遇见了好老板,找到了好公司,不但不歧视我们残疾人,同工同酬,而且和正常职工一样,个人发展空间是同等的。”

去年,李波一家住进了新房,幸运的他成功摇上了北京市最后一批两限房。他告诉记者,申请住房的工作是公司帮助解决的,首付的事儿最愁人,公司无息借给了他不少钱,顺利地交上了首付。

今年快40岁的姚奇在群英公司工作也快10年了,身患残疾的他之前一直在家里务农,用他的话讲,“我们看到了公司在用真心帮扶残疾人,大伙干劲儿都特别足!”

其实,姚奇的压力特别大,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父亲最近又瘫痪了,而且眼睛也失明了,家里孩子还小,妻子一直上不了班要照顾老小。全家老小的日常开销,父母长期的医药费用,对于姚奇这个有肢体残疾的人来说,确实有些吃不消。

2013年,公司为他向新媒体总工会申请了职工应急救助温暖基金,以及孩子上学的金秋助学基金。这样,在公司帮扶的基础上,姚奇又得到了多一层的帮扶。“没想到工会会员能得到这么给力的关怀,连我的家人都得到了帮扶。”姚奇告诉记者,他现在特别感恩、特别知足。

记者了解到,自从群英公司成立工会组织后,24名残疾员工享受到了不少“特殊照顾”,如今已有3名员工光荣退休了。在群英,残疾员工上班的考核相对宽松得多,赶上下雨阴天,残疾员工就可以不用来上班,家里人有病需要照顾请假也不扣工资。而他们与其他员工相比最特殊的是,每个月上的五险个人缴纳的部分也由公司承担。

群英公司工会主席李琰告诉记者,公司有一个传统,每年春节公司高层不在家过年,要看望职工,为职工送祝福、送温暖。今年春节,21名残疾职工的家里一个没落下,公司领导挨家去拜年。

所以,从2007年公司开始招收残疾员工以来,解决了不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不仅让他们在企业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这里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还得到了特殊的关爱。

李琰告诉记者,公司上级非常信任工会组织,每月都会召开员工大会,专门收集职工困难情况。谁家有困难,谁想解决什么问题,工会把问题收集起来以后,上报给公司上级,一起想办法、想对策,着实为职工解决了不少问题。

“现在这21名特殊员工的工作状态非常好,大家都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李琰说。

北整长欣:

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公司这么多年的帮扶,给了我们一家人很大的帮助。”北京北整长欣公司车间的一线工人曹新说。

今年34岁的曹新出生在丰台区长辛店镇,自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他双腿走路一瘸一瘸,手经常发抖。

在儿子3岁的时候,曹新和爱人带着他去外面玩,晒得时间一长,儿子眼睛就发红,不断流泪,还哭着喊疼。给儿子拍照时,闪光灯一闪,儿子眼睛又发红,开始疼了。去医院检查,曹新才知道儿子患有角膜炎。从此,曹新一家开始踏上了为儿子治病的漫漫长路。

西医治完中医治,辗转了多家医院,换了多个医生,儿子的眼睛始终无法治愈,只能是眼睛疼起来,再去治疗一下,医疗费用到现在每个月少说也得几百元。

就在孩子上幼儿园后,曹新的爱人开始出现走路不稳、腿没劲儿的情况,去医院确诊竟是小脑萎缩。这些年,光给爱人治病就花去了10多万元,全家仅靠曹新不高的工资维持生活。家里接连几个病人,经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曹新一家最艰难的时候,公司工会、长辛店镇总工会、丰台区总工会都纷纷为他送去了关怀。各项困难补助,还有逢年过节的慰问,以及工会的助学行动,都让这个贫病交加的家庭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

就在这几天,曹新一家又收到长辛店镇残联发来的1000元助残金。

“曹新一家不容易,我们公司也是尽力帮助,除了正常的工资,针对他家里的困难,公司每月还额外拿出钱,给他几百元的补助。”北整长欣公司董事长吴连德说。

除了让曹新的孩子享受到工会的金秋助学政策,长辛店镇总工会还跟企业结对,引入爱心企业的力量帮助曹新一家。丰台一家爱心企业每年都会给予曹新的孩子3000元的资助费,并承诺资助到他大学毕业。

“解决了孩子上学的费用,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这都得感谢公司、工会和社会爱心企业。”曹新说。

有了来自社会爱心企业、公司、工会的关怀,曹新一家人充满了乐观的态度,曹新工作也越来越努力了。

“让我欣慰的是,如今上小学的儿子十分懂事,我加班时,他会给妈妈煮面或蒸饭,在家里,也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说到儿子的成绩,曹新也非常自豪,“儿子虽然眼睛有些问题,但是他学习还是很努力的,成绩也在班里排中上的位置,我跟他妈妈都为孩子感到骄傲。”

据记者了解,北整长欣公司目前有5名残疾职工,只有曹新在职,其余的4名职工因身体不好在家养病,公司也给他们按时发工资,并为他们上了“五险”。

另一名残疾职工赵军,今年39岁,因为脑神经疾病,常年由老母亲照顾,而老母亲也因病做过手术,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不好。前不久领到了公司2000元的助残金。

“我们会定期去看望这些残疾职工,他们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也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吴连德告诉记者。

中华万丰小吃有限公司:

工作中找到自身价值

“我觉得对残疾职工最大的关爱是让他们有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中华万丰小吃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嘉说。

该公司有67名职工,其中残疾职工6名,他们有的是肢体残疾,有的是智力残疾,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售卖等工作。

“我们公司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档口,并帮助、辅助他们做小吃,让他们通过窗口,直接和顾客接触,在食品制作、加工、售卖中,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并收获自信。”

在万丰小吃城里,特别有名的“馄饨侯”和“砂锅居”都是由残疾人员经营的,深受顾客好评。“馄饨侯”的侯女士今年59岁,患有小儿麻痹症,5年前来到小吃城,在小吃城的帮助下,开始做馄饨,由于特别用心,做出的混沌十分美味,顾客非常欢迎。而“砂锅居”则是小吃城和丰台一所智障学校合作,为他们成立档口,智障学校的学生可以过来学习、体验,在制作、售卖的过程中,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并学好一技之长,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文中残疾人全为化名)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