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年时间荒地上拔起五座指廊
高速公路上吹响“先锋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时间荒地上拔起五座指廊

全国工人先锋号
北京新机场工程项目总承包部
 

在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工程中,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指廊)工程,由东南、中南、西南三座长达411米的指廊和东北、西北两座长298米的指廊组成,工程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016年3月15日,北京建工集团调集旗下土建、安装、钢结构、建材、装饰等各专业领域精兵强将组成项目团队,正式入场施工。

而在2017年3月16日早上7点,天安门广场向南48公里,白恒宏换好崭新的工装,正了正头顶印有“北京建工”字样的安全帽,再次走进已经奋战了整整一年的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作为北京建工集团北京新机场项目总承包部的项目经理,他在当天带领团队兑现一年前的承诺,为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中南指廊浇筑最后一斗混凝土,此举标志着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凤凰展翼”的图景在建设者的倾心打造下从蓝图变为现实。

“一年前我来现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从工地走一圈儿回来,几乎满嘴都是沙子。”说这话的是51岁的毛长在,东指廊分部(包括东北、东南指廊)的施工负责人。

36岁的郭双朝是西指廊分部(包括西南、西北指廊)负责人。这位在企业正值当打之年的“干将”,在家则是可爱的三胞胎女儿的父亲。自打新机场指廊工程结构施工开始后,他天天扎在工地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回家几趟。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辞了职,全职照顾家庭和孩子。谈到这一点,郭双朝满心愧疚。

为了让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迸发出冲劲和力量,郭双朝大胆启用青年管理人员,分片负责施工区域,压上担子,给予信任,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去干,没有任何借口,只用结果说话。

负责中南指廊施工的洪彪,14年前还是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首都机场T3B航站楼工地上的一名“小兵”。14年过去了,他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负责人。接到北京新机场建设任务后,洪彪笑称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机场“转了个圈”,如今“又回来了”。洪彪说:“我是个享受挑战的人,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把这座下穿三条轨道线的指廊建成,建好!”

中南指廊下面有三条相对独立的隧道,净高11.55米,跨度分别为11米、12米和15米,这给模板拼装和浇筑施工带来了似乎是难以破解的问题——如果动用钢制模板,体量过大,重量过重,超过了施工塔吊的吊装能力。如果采用木制模板,虽然可以通过拆拼控制体量并极大减轻重量,但是由于标准化的木制模板常规高度在6到7米,这就意味着混凝土必须分两次浇筑,会在结构体的中间留下钢筋接头和浇筑的接缝,不仅影响美观和质量,还会额外耗费工期。

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洪彪和大家一起开动脑筋,经过反复比对、测试、试验和可行性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定型“木工字梁”整体模板,同时配合钢木混合龙骨搭建结构骨架。心细的洪彪算了一笔账:“同一流水段的混凝土采用普通散拼木模需要工人50名、用时4天,长时间占用了塔吊、模板加工设备等资源。而采用木工字梁模板后,只需要工人20名、用时2.5天,这样工期就可以赶在前边。”

就这样,新兵老将齐心协力,北京建工集团300多名项目管理人员和6000多名劳务人员日夜鏖战,攻坚克难,立起28台塔吊,完成基础桩7058根,绑扎钢筋8万吨,累计外运土方14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半什刹海的容积。到2017年3月16日,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一年之际,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铁军团队圆满完成五座指廊混凝土结构。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朱明海/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