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服务人员站于椅子斜后方45度,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虎口相对,大拇指藏起,四指并拢,指尖与手臂呈直线,目视前方,面带微笑,双手扶椅……昨天下午,国家会议中心服务人员展示了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签约仪式的服务细节。
国家会议中心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开篇主场,为开幕式、平行论坛、双边会议、签约以及新闻中心等提供会议和餐饮服务。虽有成功接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丰富经验,但国家会议中心坚持以“零经验”的心态全力迎接挑战。
990个座位摆放横平竖直
初步统计,国家会议中心预计为逾万人提供服务保障。为此,国家会议中心在原有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了完善的培训计划,从技能和礼仪入手,全面升级服务水准,礼仪培训大到“坐、立、行、走”,小到“微笑、眼神”,精益求精迎接盛会。
针对接待服务中签约仪式较多的特点,进行了签约流程专项培训,从常规的右手服务,变更为客人外侧服务,这样签约者会感到更加方便、互通。从简单的服务站位、开合签约本、吸墨器用法、递换签约本,到挪椅离场,每个环节都反复演练,力求达到标准统一、动作一致。在布置其中一个会场时,240名服务员用162条吊线摆放座位,使990个座位摆放横平竖直。
小到一个灯泡都要逐一检查
在高峰论坛期间,单日用餐最高峰可达2万人次。国家会议中心设计出多条人员分流和用餐路线,现场配有志愿者为与会人员指引路线、维护秩序,缓解用餐高峰时期的人流压力。特别是在14日上午的开幕式结束至高级别会议之间的“集结转场”环节,要在6分钟内完成转场成为场馆面临的一大挑战。国家会议中心服务人员不仅在会前反复进行演练,达到分秒不差,还要应对现场各类突发状况。最终,服务人员的相互配合,2分47秒就完成了转场。
另外,会场用电也必须万无一失。国家会议中心进行了配电设备检测等20余项维保内容,小到灯泡都要一个个检查。另外,“节俭”也是此次的亮点,所有搭建都要求环保和可再利用。
服务质量好坏,有赖于员工的素质,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关键是培训。国家会议中心开展了“一带一路”背景知识普及、礼仪、消防、急救等专项培训,共计2496人次参加,参与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总人次为27226人,其中单日最高峰服务人员达2608人。
一道点心试验修改十余次
外交盛会也是各国文化沟通与碰撞的最好机会,国家会议中心在筹备餐饮方案时,确保菜品兼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将餐桌打造成展示丝路文化、中国文化、北京特色的平台,充分展现“舌尖上的中国”的魅力。
例如,“什锦迷你馕”灵感来自于新疆的传统食品“馕”,传统的“新疆馕”如果用作茶歇小吃,则个儿过大、不宜入口,厨师们反复修改了六次,最终设计成饼干大小,方便食用。为突出当地特色,馕上撒上特产果干儿,更衬西域风情。此外,厨师还用奶和面,使“什锦迷你馕”更加松软可口。光这一道点心,就试验、修改了十余次,可见师傅们的用心与专业精神。此外,国家会议中心为避免客人对食物过敏,食品标签名称均配有中英文对应文字,细致到把配料和辅料都标记出来。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周世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