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常温被动房是如何建成的
为母亲定格灿烂笑容
幼儿体验传统民俗乐趣
社区居民演练紧急疏散
北京廊坊两地警方 建立打击扒窃犯罪协作机制
市医管局晒37项护士发明专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温被动房是如何建成的
——探访我市首例获德国认证的被动房项目
 

在北京,不需要暖气和空调,依靠自然的力量房屋就能保证常温吗?绝大多数人心中都存有问号。如今,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后,一栋拥有“自然力量”的常温房屋在北京建成。

走进地处东四环外的翠成馨园小区,在一个角落里有一栋3层淡黄色小楼。从外表上看,它和其他楼没有任何区别。但这其实是一栋与众不同的房屋——我市首栋德国认证的被动房。

被动房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被认为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制冷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第一座被动式房屋于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特建成,至今一直正常运行。

2015年底,由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翠成馨园D区南部D-23号楼被住建部科技司确认为2016年科学技术计划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该工程是保障性住房的附属公建项目,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是惠民利民的政府民心工程。

在被动房里,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翠成馨园项目经理杨寿山介绍了这栋被动房的主要特点:高性能的保温系统,外墙及屋面保温层厚度达到了30厘米,比一般工程的外保温层厚度大了两倍,且为了保温层能持续发挥保温作用;在保温层外侧增加了一层防水层,以避免保温层着水后降低保温效果。

此外,该被动房的空调系统的热交换传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氟利昂辅助电加热,而是地源热泵系统,即利用水在地下预埋管道中循环时进行热交换,主要是利用地下恒温的原理,以达到热天制冷、冬天制热的目的。

被动房的另一项新技术就是气密性胶带的应用。被动式房屋的气密性要求非常高,气密性指标为0.6次/h(50pa)。为满足这一要求,需要采用气密性胶带将建筑物的缝隙进行整体密封,如外门窗与结构间的缝隙、结构与二次结构不同材质间的缝隙,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管道根部等部位。

被动房的新风系统采用专用的低能耗新风系统,新风机组的关键技术是增加了专用新型PE过滤膜,可以提高新风热交换率,相应地降低能源消耗。

在房屋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被动房的各项指标。“比如房屋的设计,窗外多一棵树都会影响到光照。因此房屋周边的每一棵树都是经过考虑才种植的。”杨寿山说。

建设过程工期紧,施工时间仅有几个月,虽然面积不大,但工序不少,有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杨寿山采取倒排工序的方法来解决。由于很多工人此前未接触过被动房,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德国专家还对项目职工和施工的技术工人进行了专业培训,合格后发证书方可上岗。

“施工中,项目原计划打32眼120米深的土壤源热泵井,在试打井过程中发现存在岩石层,只能打100米深,根据井深测算,需要再增加8眼井,总井数达到40眼。”杨寿山说。

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施工前都需要进行现场交底,并先进行样板施工,样板满足验收要求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项目工长及质量员都会不间断巡视、检查,以确保过程全程受控,且每道工序完成后都是由项目工长、质量员、监理及集团技术中心人员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今年4月11日,翠成馨园被动房通过了现场验收和资料审核,4月2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21届国际被动房大会上,由德国被动房研究所颁发被动房证书。这也是北京市首例获得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认证的被动房项目。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