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是企业获得长期领先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创新驱动企业先行,既需要有成熟、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更需要靠各类高科技人才。
近日,记者对四川省成都市和绵阳市、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的121家企业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不少企业反映,创新中遇到“人才瓶颈”,在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人才和人才流动等方面,鼓励创新的人才政策落实还不是很到位,导致人才请不来、留不住,企业创新借不上人才的力。(5月8日《人民日报》)
从调查情况看,影响和制约企业创新的“人才瓶颈”还真不少。一方面是人才难觅,另一方面是有了人才引进不易。除了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水,户口、编制、档案、子女上学、出入境管理等“后勤保障”问题,都是限制人才流动的“拦路虎”。
此外,研发人员税负过重,企业“压力山大”,比如有企业高级研发人员月薪达6万元,但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才3万多元。职称评定还是沿用一些“老办法”,只针对高校和科研院,不考虑企业实际需求,只看学历出身,不看实际贡献,对来自生产和创新一线的人才重视不够等等。这其中,有些是政策本身造成的,更多的则是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无论如何,“人才瓶颈”使企业创新受阻,让人才叫苦受屈,某种程度上拖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后腿,是客观存在的。亟待采取措施,加以突破。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是企业获得长期领先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创新驱动企业先行,既需要有成熟、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更需要靠各类高科技人才。
从长期看,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教授说:“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富贫瘠或者资本存量的多寡。”因此,突破“人才瓶颈”,清除“拦路虎”,优化创新生态,牢牢抓住“人”这一企业创新根本,已成当务之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能否确立,主导作用能否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驱动战略的成败。
尚贤者,政之本也。面对企业创新的“人才瓶颈”,不能再无动于衷。而是必须直面问题,对症下药。其中,把现有利好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让各类人才轻装上阵,发挥其能,是必须的。拾遗补缺,有破有立,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让企业创新能够真正借上人才的力,也是不可或缺。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