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大学时,睡的是上铺,从宿舍的窗口望出去,正好对着操场边的土墙,土墙只有半人多高,晚上我趴在铺上,就可以看见墙外的风景,我喜欢这间看得见风景的房子。
父亲一直在码头打工,难得回家一次。我考上这所大学时,父亲带回来一提包零散钱,大都是面值十元五元的纸币,他蘸着唾沫一张一张清点完毕,才拿去乡镇上的银行换成大额的票面,准备给我交学费。我第一次进城,就是父亲来接的我。父亲把我带到他在码头附近的住处,一栋楼房的楼梯间。那里除了一张折叠弹簧床外,还有一个斑驳的搪瓷脸盆,上面搭着条旧毛巾。父亲放下我的行李,就说:“你不要到处乱跑,我先去码头上忙活一阵子。”说完就走了。我在亭子间里闷得慌,就偷偷地跑出来,想去码头上看看轮船和大海。
码头上泊着各种货轮,驳壳船和远洋轮混杂一起,出出进进。那时装卸货物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操作,大部分仍然要靠人背肩扛。我在一群码头工人中,看见了父亲的身影。正在这时,一声汽笛长鸣,有货轮进港了。父亲裹杂在人群中,一伙人黑压压朝轮船拥了过去。几分钟后,我看见父亲弯腰弓背,正扛着个笨重的大麻袋,走在浮桥上。浮桥斜放下来,不是很稳当,他走几步就得停一下,等桥不再晃荡了,再小心翼翼前行几步,短短的浮桥就这样走了好大一会儿。后面力壮的催着他快走,他嘴里嗫嗫诺诺给人解释着什么。下了桥,他才开始健步如飞,把背上的麻袋放到推车上,长出一口气,返回身又跑进了船仓。
大海、轮船、卸不完的货物,这是城市留给我最初的印象,离开土地的父亲,就在这里卑微地生活着。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给我送生活费。他每次从兜里掏出厚厚的一沓钱,交给我叮嘱道:“别亏着自己,想吃啥就买啥。”他总是来去匆匆。我夜里想他时,就趴在上铺,从宿舍的窗口望出去,看城市的风景,看那堵墙。
一天我接到校门卫的电话,说抓到个小偷,自称是我父亲。我赶忙跑到门卫处,果然看到了父亲。他脸涨得通红,手里提着个大帆布包。原来父亲找不着学校大门,就从围墙上翻了进来,恰巧被门卫看到了。
误会消除后,我把父亲带到宿舍里,埋怨道:“您都五十岁了,背一大包,从墙上摔下来怎么办。”父亲讨好地对我说:“爹身子骨硬朗着呢,天凉了怕你生病,我来给你带几件衣服。”说完他又跟个老顽童一样,佝偻着身子爬上我的上铺,看见了窗外的街景和那堵墙,他突然说:“我站那墙头外面,不就看见你了吗?”我会心地一笑:“是的,围墙虽说半人高,但你得先保证不能驼背。”
毕业前一段时间,我晚上要去校外做家教,回来时往往已经是深夜。一天夜里,和往常一样,我又来到了围墙边,准备从那儿翻墙进校。就在我爬上墙头回转身的一刻,我突然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偎在墙角下,身下垫着几张旧报纸。一阵凉风吹过,吹开他纷乱的头发,那满脸沧桑的面孔,不正是我的父亲吗!
母亲后来告诉我说,有段时间父亲扛不动包了,就辞了码头的工作,在我们学校附近打零工,给人家往楼上扛个米面、煤气罐什么的。忙完活儿后,父亲时常夜里去那围墙边朝里面望望。有天回去晚了,怕给门房添麻烦,就在我们学校的墙角下蹲了一宿……
我那天当时想叫醒他,但我没有。我知道父亲的固执脾气,我就是叫醒他,他也不会去花钱找旅馆住,我只好脱下上衣盖在他身上,一直守到天亮。早晨,父亲一睁开眼猛看见我,惊讶地问:“你咋会在这里,吓我一跳。”我说:“我从宿舍的窗口看见的……”我再说不出话来,背过身去。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他伸出粗糙的手,摇了摇我的肩膀就走了。
父亲是在我大学毕业前,某天突发脑溢血去世的。我知道从此以后,从这所看得见风景的房子里望出去,即使我目光如炬,能够穿透那堵墙,但再也看不见他了。
□赵利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