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撑起企业经济管理的“半边天”
找一份文件从不用第二次开柜子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档案管理员张东梅:
找一份文件从不用第二次开柜子

 

3平方米左右的书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文件,“包裹”在文件中间的张东梅正埋头细读。自从2011年调至大兴区礼贤镇档案馆,张东梅要求自己每天学习档案相关知识,工作中找高效的方法,一坚持就是6年。面对近200个档案柜,她查找一份文件从来不用第二次开柜子。

张东梅天生勤奋,可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学习档案知识还是因为刚到礼贤镇档案馆不久的那次“下马威”。许多人都认为,档案就是一张废纸,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谁都能做。六年前,刚从会计转为档案管理员的张东梅也这么认为,甚至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份工作。

当时档案馆还有一个叫路素花的同事和张东梅一起工作,平时有人来查阅档案,都是路素花负责查找,张东梅只要做好记录就好。有一天,路素花请假了,龙头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想查看当年镇长的系列讲话。“我压根不知道放在哪里!”张东梅一下子就慌了,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专业”,张东梅还是硬着头皮让来人稍等一下,结果这“稍等一下”变成了“一上午”。

张东梅说,刚开始工作时她对路素花有着强烈的依赖。但正是因为这份“不安”,让张东梅意识到原来档案工作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大有门道。从此以后,张东梅开始学习档案学相关知识,还从书店买来了《中国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法规学》等书籍,以弥补自己理论上的欠缺。她还随身携带纸笔,从前辈路素花那里记录相关经验、要点。

每一份档案接收之前,张东梅都要严格按照档案整理制度仔仔细细地一页页核对、审核、盖章,绝不容许出现一丝纰漏;每一份档案从收集、整理、分类、编号、装订直到打印目录,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如今,张东梅俨然已经成了礼贤镇档案馆的“专家”。在张东梅的整理下,每一份档案都有了自己的“归属”,再遇到有人来查阅档案。从近200个档案柜里查找,张东梅从来不用第二次开柜子。

而总结档案工作,张东梅觉得就是一个字:细。

“文件分类要细。政府文件分一类,党的文件是一类,10年保存、30年保存、永久保存又要分门别类,必须一份一份来,一件一件分。”张东梅说。

做事心要细。自从做了档案管理员,张东梅从来没有在放有档案的桌子上放过水杯,甚至来客的水,张东梅也要叮嘱其放到离档案三米开外的地方。无论到哪儿她都随手锁门,“钱丢了还可以挣,可是仅有一份的档案丢了可就麻烦了。”也正是在如此悉心的“呵护”下,礼贤镇档案馆在档案局测评组组织的测评中,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

随着新机场、京台高速、新机场安置房等重大项目落地礼贤镇,很多问题通过档案查阅得以解决。2015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礼贤镇进行了集体经营性用地摸底调查工作,调查的大量一手资料,均来自档案馆。详实、符合实际的资料,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东梅很为此自豪。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杜晓婧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