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气预报,人们平时熟悉的是电视荧屏上播报天气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但在他们身后有着成千上万气象预报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常年坚守在观测点,认真分析、研究各种数据,为方便人们生活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识云观天”。33岁的张立霞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是石家庄市气象局一名天气预报员。
2015年6月,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7月,荣获河北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12月,在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天气预报员决赛中荣获第一名。
明天天气怎么样?要不要带雨伞?看似简单的一条天气预报,背后却凝结着气象科学飞速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天气预报员长年累月积累的丰富经验学识。
张立霞说,每天短短几句话的天气预报,是卫星、雷达、超级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观测和运算的成果,也需要预报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对数值预报进行科学修正,最终呈现出尽可能精确的预报成果。
张立霞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查看天气实况数据是否齐全,桌前的两个显示屏分别显示的是雷电定位显示监测系统、强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卫星云图、各区县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每隔几分钟,屏幕上的资料就会更新一次。
“我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实时监测到的降水、雷电、风力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未来数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张立霞介绍,短时预报一般在每天的4时、6时、10时、14时、16时各发布一次,遇到突发天气情况时,还要随时发布未来2小时内的天气预警信息。“遇到强对流天气时,除了上厕所、吃饭,其余时间都是在高度紧张地盯着显示屏,生怕错过重要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是一道数学题+语文题。”张立霞告诉记者。在她的描述中,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和医生差不多。每天,当值预报员都要组织多次会商。其间,数十张图表如病人的X光片般,挂在墙上或显示在电子屏幕上,经受预报员们的反复对比与激烈讨论。图上,显示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整个亚洲地区的天气系统演变,高压、低压在什么部位,吹的什么风,风的变化过程等。这些信息,来自于一个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全球所有城市的天气预报,都基于这一系统。
说起比赛,张立霞说自己并没有感到怎么紧张,因为她把每一次预报都当作一次考试。赛前,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就可以了,放松是最重要的。赛中,能够直接跟北京、天津选手交流切磋,这样的学习机会让她很珍惜。“倒是赛完,儿子的一句话,让我挺不是滋味的。他说,‘妈妈你得了第一名,是不是就不用上班,可以陪我了?’”张立霞说。
因为,张立霞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0年。从前一天早晨8时直到第二天早晨8时,值夜班对天气预报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在张立霞生完孩子后,她也从未请过假。到值班时,就带儿子和婆婆一起住到宿舍里,直到儿子一岁多,这种“拖家带口”一起值班的情况才结束。
张立霞说,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预报员做久了,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她更关注出现了偏差的预报,找到原因,以后提高。“大家都努力想将预报做得更准确,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十年来,张立霞每个月的评分都是“优秀”。虽有这样那样的辛苦,但张立霞乐在其中,因为责任和使命使然。她说,每次准确漂亮的预报所获得的满足感,让她觉得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得。
□本报记者 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