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杭州市城管委的抽样调查,环卫工人上下班平均单程约为6.4公里,有40%左右的环卫工人租住在10公里以外。正因为如此,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沿街的“爱心休息点”逐渐增多,但由于设置分布尚不够合理,财政无专项资金投入等问题,如何让“爱心休息点”更有“爱心”也成为一个现实问题。(4月19日《浙江工人日报》)
众所周知,环卫工人的工作常常呈现出往返时间长、加班加点多、作息不固定等特点。于是,对他们来说,作业、歇脚、吃饭“一直在路上”也就成了常态。因此,一些城市在沿街路旁设立“爱心休息点”,供环卫工人作业期间歇脚休息、热饭喝水、避雷遮雨、御寒纳凉等,很有必要,也让环卫工们感受到了城市的善意和温暖。
据了解,杭州市截至目前已建成2801个“爱心休息点”。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这些休息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分布不够合理,尤其对在偏远地带作业的环卫工人来说,休息场所缺口依然较大;多数环卫工人进入大型商场、银行等“爱心休息点”怕被别人歧视;财政无专项资金投入,绝大多数设施为社会捐助,较为简陋……
这些不足之处,肯定会使休息点爱心功能受限。可见,要真正把环卫工休息点当成良心工程、民生工程来抓,使其最大限度地释放爱心,提升环卫工人的幸福指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就得齐心合力,在地点选择、资金投入、设施优化、强化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补齐短板,力求做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质量达标、功能齐全、富有人情味等。这样,“爱心休息点”才会名符其实,环卫工人们也才真正满意。
□和法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