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月京城“看”柳绿
南锣鼓巷忆旧游
春天的雪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月京城“看”柳绿

 

阳春三月柳枝绿,正是踏青赏景时。北京人自古有“三月看柳”的习俗,也是春游的主要活动之一。所谓“看柳”,就是初春柳树染上新绿时,观赏绿柳依依,婀娜摇曳的风姿,尤其是水边堤上的垂柳,因为有水的映照,更显得生机勃勃。

已近春分时节,正是柳梢染绿之时,京城何处柳色最美?哪儿看柳更富诗情画意?

“长河看柳”古韵犹存

老北京有“天坛看松,长河看柳”之说。长河北起颐和园昆明湖南侧,经万寿寺、高粱桥到西直门,入护城河后向东流至德胜门,最后注入积水潭。沿河两岸绿柳密如帘幕,每到初春时节许多人到此看柳。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清漪园之后,为了往来于皇城和西郊园林之间的方便,在治理、扩展长河的同时,又在两岸广植柳树。乾隆皇帝曾赋诗赞美长河沿岸的风光:“长河雨后波增涨,趁爽平明好进船。柳岸忽闻嫩簧响,始知复育化成蝉。”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破坏了西郊的皇家园林,长河沿岸的树木也有很多被烧。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乘龙船途经长河时,见到长河破败之景,即命醇亲王治理长河两岸。从西直门外登船处的倚虹堂开始,一直到颐和园南面的绣绮桥泄水闸止,两岸广植柳树。经过治理后的长河,绵延二十余里,每到阳春,红绿相间,柳暗花明,景色绝佳,人们三五成群,到此踏青赏柳。

而今“长河看柳”的最佳方式是“京城水系皇家御河游”,从北京展览馆后湖的“皇帝船码头”上船,自东向西而向北行,长河两岸,绿柳依依,景色宜人。此时倚在船舷,赏岸边之风景,使人有一种“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感觉。

“柳堤春晓”宛如画卷

“柳堤春晓”为“西涯八景”之一。“西涯”即今天的什刹海,因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在什刹海边一个叫西涯的地方长大,并写下《西涯杂咏十二首》,吟咏这一带的景色,于是“西涯”便成了什刹海的别称。“柳堤”指的是前海堤岸,清代时大堤宽约五丈,长约五十丈,把前海一分为二,两旁都是老柳树,当春风来临时,堤岸上的柳树呈现出一派新绿,是京城看柳的好去处。自古以来,每到春季柳绿河开之时,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便信步于柳堤之上,踏青赏景,吟诗作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由于地处京城核心地带,如今仍是人们春日里看柳的首选之地。

徜徉于什刹海畔,最让人动容的便是那垂柳依依的景色。微风轻拂水面,碧波涟涟。满眼望去,柳色正绿,春意正浓。远眺,古朴的钟鼓楼隐于高高的柳梢中,与不远处的银锭桥,相互衬托,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尽显古都遗韵。

“西堤烟柳”美不胜收

西堤位于颐和园西南部,蜿蜒数里,有六桥点缀其间,其中“柳桥”之名出自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雾凇扮瑶台”,极富诗意。

西堤是乾隆皇帝兴建清漪园(今颐和园)时,仿杭州西湖苏堤铺筑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远望,在山水相连处的亭桥楼阁都美如仙境。尤其是春季,一路桃红柳绿,信步于此,绿柳掩映,宛如绿色的长廊,当年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曾到西堤赏柳,留下许多趣闻逸事。

从颐和园西门入园,前行百余米,“西堤烟柳”便映入眼帘。远远望去,一株株柳树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浅绿纱罗,那绿色是那么的淡,淡到若有若无,如烟如雾,仿佛转瞬就会随风而散。

沿着西堤漫步而去,水映的堤岸完全被烟柳青雾笼罩着,几座楼桥点缀其间。绿意是连贯的,但不是单调的,间隔不远就是柳枝掩映下的山桃花,或白或粉或红,倒映在昆明湖的春水涟漪之中。

“西堤烟柳”之美,美在颜色,绿意初萌,先是嫩绿,又带鹅黄,近看绿意点点,远看绿纱朦胧,与蓝天、白云、春水交相辉映。又美在形态,长长的柳枝下垂,优雅的曲线配上细长的绿叶,给人一种婉约婀娜的柔美之感。

□户力平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