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破解高端技工荒需多方共同发力
劳动的女人最美丽
发展职业教育 须先破除学历崇拜
“劝架标语”走红 贵在创新
“重利轻义”
挖掘“她经济”更要呵护“她权益”
治理评选活动 不应止于规范冠名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高端技工荒需多方共同发力

 

高端技工荒,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老问题。尽管兹事体大,事关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事关许多高精尖技术的突破,更事关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但高端技术工人缺口却能长期存在,说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只有从企业、政府、职业教育及人们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多方发力,高端技工人才的瓶颈才有望逐步打破。

“不只是‘绝活’无人传承,即便机器人换人后,缺的还是人,是能够驾驭一体化设备的高技能人才。”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代表管理的工厂正在经历一场“智能革命”。参加全国两会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张晓庆代表也感慨:“现在招聘一个熟练的数字机床工,比招聘一个研究生还困难。”(3月8日《工人日报》)

高端技工荒,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老问题。尽管兹事体大,事关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事关许多高精尖技术的突破,更事关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但高端技术工人缺口却长期存在,说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人社部此前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为5%,而在德国,高级工的比例占到三成以上。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呢?这就需要搞清楚高端技工从哪里来的问题。高级技工从哪里来的呢?答案似乎是明确的——培养出来的呗。但由谁培养呢?似乎多年来不甚明了。现实中,技工培训似乎是职业学校的事。但一些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技工似乎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说明,完全由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级技工的模式存在问题,需要正本清源。

笔者以为,首先应当明确,企业才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体。因为企业是技术人才的使用者,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一些成熟技工人才,则需要在制造业实践中慢慢锻炼成长。成熟技术工人也不可能从职校里直接培养出来。而现实中,国内企业长期习惯于使用人才,而不愿意在培养人才上下工夫。这恐怕是国内技工荒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与此相对应,我国多数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1.5%的下限。而在制造业发达国家,企业一定是技能培训的主导者。德国职业教育的2/3投入来自于各大企业。美国日本近年开展的现代学徒制都是由企业牵头。

其次,政府要为企业培训人才注入信心,让企业有能力去搞培训。当下一些企业感觉负担沉重,如此,自然难以有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职工培训。应当出台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对培养职工投入多的企业制订减税和补贴政策,提振企业培养人才的信心。

其三,企业要尽量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待遇,拓展其发展空间,促使人们愿意学技术。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是产生工匠精神的基础。只有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挣钱不比白领少,发展空间也不小,社会对技工的认识偏见自然会减少,工匠精神自然会越来越浓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当更多顺应市场需求,尽可能地在政府鼓励下,和企业联手培育技工人才。只有从企业、政府、职业教育及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多方发力,高端技工人才的瓶颈才会有望逐步打破。

□方小川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