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星光灿烂》
导演夏钢携新作《夜色撩人》回归
《朗读者》 何以吸引观众?
主旋律电影既要练好内功也需政策扶持
《云巅之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者》 何以吸引观众?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后,刷爆了微博、朋友圈等公众交流平台,普通观众好评不断。

《朗读者》制作人董卿与节目组的初心,是想在多元视听的当下,将被遗忘在角落的文学“打开”,让情感以及人生的历练走向文学。与很多文化类节目相比,《朗读者》在人的日常生活与视野里提炼出文化的高度。

首期《朗读者》通过主题词“相遇”将嘉宾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它可以是为朗读嘉宾心中最在乎的那个人读,为过去的岁月而读,也可以是为电视机前的观众而读。也就是说,节目的切口不是从文学走向文学,而是情感、人生、体验,这就一下子跳出了一般文化类节目的自娱自乐,使审美变得有了层次感。

此外,《朗读者》的情感源泉真实而又有力。正如节目总导演刘欣所言,《朗读者》第一体现了文学之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有太多经典段落值得朗读;第二体现了文字之美,文字之美是中国独有的,节目组通过电视表现手法在屏幕上加以展现;第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中国人积蓄了充沛的情感力量。

当真实且美好的情感成为节目内核,其辐射的力度和直击心灵的力量就会远远大于一档纯文学类节目所带来的“知音效应”。

(佳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