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越来越有老北京的味道了”
北京对津冀投资三年超四千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来越有老北京的味道了”

今年年初,簋街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林徽因曾说:“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北京这座城,凝聚着太多人的爱与恨。老城区中,演绎着平凡人的悲喜。

三年,棚户区改造、拆违、老街道整治、恢复历史风貌、胡同改造、修缮大杂院儿、建设立体停车场、平房区引进物业管理……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正悄然改变着容颜。

三年拆违6924万平方米

“现在回家觉得都安静了,越来越有老北京的味道了。”家住东华门街道的王先生是南池子的老街坊,回家必经故宫西门。逐渐多起来的小商店、小饭馆,为原本宁静的街道招徕了更多的客人,可也为附近居民带来了烦恼。

现在,这些烦恼消失了。

走进故宫东侧的南池子大街,往日卖旅游纪念品的小门脸减少了许多,这条蕴藏着历史的街巷,比往日更多了一份宁静。

这里曾有不少卖旅游纪念品的小门脸,但实际上这些门脸房有很多存在开墙打洞、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1月10日起,20天的时间,南、北池子大街结合故宫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整改了100多扇门、80多扇窗、90多个户外广告牌匾和私搭乱建行为。

现在,这些小门脸全都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将是恢复老北京历史风貌。

拆除违法建筑,治理开墙打洞,是北京市这几年老城区改造一直狠抓不懈的工作。

根据北京市政府督查室的信息,去年北京市拆除违法建设30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自2013年以来,全市掀起声势浩大的拆违行动,三年来共拆除违法建设5.4万处,共6924万平方米。

搬离棚户区住上宽敞房

2月8日,东城区天坛街道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消息——《关注丨简易楼腾退新进展,惠民政策大出炉,已有居民搬家交房啦》。消息一开头就说,新春佳节之际,天坛东里北区1-8号简易楼腾退项目又传来好消息,为了鼓励已签约居民尽早搬离危险的简易楼,留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后续选房事宜,项目指挥部制定了奖励政策。接着,文内详解了奖励政策。

事实上,全市规模最大的成片简易楼改造工程——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在阳光征收的政策下,首批征收补偿剩余结算款早在去年8月就开始向符合条件的1690户居民发放。第一批新房将从今年6月30日起分批交付。

比天坛周边简易楼更早搬离的,是“出京第一棚户区”西忠实里的老街坊。2015年底,他们就打包了家具、电器、生活物品,坐上了搬家车。

当时,家住西忠实里2号院60岁的李亚民和前来帮忙的邻居忙着将早就打包好的行李搬上车,“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就想着赶紧搬出来,这地方实在太不方便了,早点搬家,早点住新家。”

今年,西忠实里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老街坊们各自住上新房。

居住区周边新增城市绿地

去年国庆节前夕,位于广安门内大街的广宁公园摆出了一组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坛,让周边的居民眼前一亮。这是去年北京新建的10处休闲公园之一。

“吃完晚饭,家门口就可以遛遛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了!”家住附近的白女士说。

与此同时,莲花河滨水绿道(二期)也正式完工。这不仅缓解了广外地区居住人口密度大与规划绿地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将原来单纯的城市排洪河道,提升改造为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河道,而且还梳理了区域交通微循环,提升了环境品质,在充分挖掘沿河两岸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营造了多处具有地域特色,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休闲活动空间。

增加城市绿地,一方面美化了城区环境,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复建反弹的问题。去年,本市新增公园绿地47处,完成新建居住区绿地76处,运潮减河绿道、北运河等绿道建设总长度204公里。三年来,累计完成城市绿道建设710公里。为市民健身休闲营造更多舒适怡人的绿色空间。

记者手记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就想着赶紧搬出来,这地方实在太不方便了,早点搬家,早点住新家。”2015年底,60岁的李亚民从住了几十年的西忠实里搬进了新家。而在十几天前,原住天坛东里北区1-8号简易楼的居民也接到了搬家交房的通知……三年来,北京从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三年来,北京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动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政策落地。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飞跃。

在这三年中,我也从不同采访对象的讲述中,听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他们的变化和感受。现在的北京,既有着现代时尚的元素,也不乏古老北京的蕴味。

本报记者 盛丽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