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谁在参与?怎么用?如何管?
马警方称尚未确认身亡朝鲜人死因
“股神”巴菲特看上智能珠宝
京津冀互派千名干部教师交流培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地教育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
京津冀互派千名干部教师交流培训

 

本报讯(记者 任洁)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将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包括建立21个教师培养基地、互派1000名干部教师交流培训等,河北21个贫困县还可免费享受不少于1万节的优质课资源。

“十三五期间”,三地将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领域对河北省张、承、保三市及21个贫困县进行对口帮扶。

“一”即建设一所高职院校。由天津市出资,支援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

“十”即推动三地师范类院校在受帮扶地区的21个县,每县建立一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张、承、保地区贫困县教师;发挥教育部在天津设立的“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作用,对受帮扶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

“百”即通过“手拉手”、建联盟校等形式,组成100余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开展互访互学等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提升受帮扶地区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千”即每年互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骨干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250人,四年1000人,进行工作交流和在岗培训。根据受帮扶地区学校实际需求,由京津相关区县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受帮扶地区学校开展支教送教。

“万”即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图书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等共享,为受帮扶地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向21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不少于10000节优质课资源。

据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将实施十大项目,包括支持北京教育资源在河北廊坊北三县创新机制建设优质学校,重点推进北京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鼓励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等方式,引导北京、天津优质中小学与河北中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合作组建一批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探索建立三省市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通互认机制;促进三地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科共建和师生交流;三省市高校、科研院所试点联合培养研究生等。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