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知道, 古代元宵节
《四世同堂》 写的是老舍先生自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世同堂》 写的是老舍先生自己?

 

前不久,老舍著作《四世同堂》在美遗失原稿于多年后终被找齐,并刊发于今年《收获》杂志第1期。

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其中第三部《饥荒》20段之后手稿因种种原因被毁。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时,是从英文版回译了这一部分,但被删掉了很多东西。据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一部分文字包括了从21段到36段的内容,“很多内容是之前版本中没有的”。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该如何去阅读《四世同堂》、去领悟其中的价值?或许,老舍之子舒乙对此书的解读,具有某种提纲挈领之效。

《四世同堂》是一部说自己的书。

《四世同堂》把“自己”说得最准,最清楚,最透彻,连自己的最长处和最短处都讲得明明白白。这是《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北京人的脾气秉性、风格做派和行为准则,很能代表中国人热爱和平的传统。北京人崇尚温良恭俭让,客客气气,热情待人,甚至“他只知道照着传统的办法尽了做儿子的责任,而不敢正眼看那祸患的根源,他的教育、历史、文化,只教他去敷衍,去低头,毫无用处的牺牲自己,而把报仇雪恨当作太冒险,过分激烈的事”。

但抗日战争终于把中国人,把北京人,打明白了,让他们看明白了自己,也看明白了世界,包括看明白了日本人。终于,他们明白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人不应当互相残杀。可是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明。这是个极大的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世同堂》是永恒的。《四世同堂》在过去、在今天、在未来,都有价值,既有历史价值,又有很了不起的现实意义。

此外,还想说明一点:《四世同堂》也写了老舍先生自己。

在阅读《四世同堂》的时候,熟悉老舍本人的读者常常惊讶地发现,哎呀,这不是在写他自己嘛!这样的章节非常多。

凡是老舍先生借用自己的经历去写的时候,那些文字一定特别出彩,特别可爱,特别美丽,特别有味道。

请看,他笔下的小羊圈胡同,那本是他自己诞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他笔下的北京的端午节和北京的夏天,透过纸背连那些时令的水果香味都能真真地闻见。他笔底下北京北土城外的坟地周边的景物,那里的一树一草一磨盘一土屋,是他埋葬自己父亲的生辰八字和布袜子的地方。他的这些文字都来源于自己儿时的记忆,而回忆往往是亲切的,亲切能产生伟大的文字。

摘自《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