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密云民间花会 盛行80年经久不衰
年味儿依旧 日子越变越红火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密云民间花会 盛行80年经久不衰

 

正月初二一大早,密云区河南寨镇提辖庄村就热闹了起来,打鼓敲锣的声音从街头传到巷尾,鞭炮声叫醒了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落。每年正月初二和初三两天,提辖庄村的腰鼓队、小车会、十母贤等民间花会就会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表演助兴,节日气氛异常浓厚。听村里的老人说,村里走花会的传统已经延续了80多年了。

上午9点多钟,12岁的王晓乐草草地吃了几口饭,就领着9岁的弟弟一起出了家门,“快点去村委会占个观看节目的好地方,一会儿人太多就靠不上前了。”王晓乐给贪吃的弟弟买了一串糖葫芦,穿过已经略显拥挤的人群,占领了有利的观看位置。

人群围成一个大圆圈,空出中间的地方作为舞台,锣鼓声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聚到村委会来,花花绿绿的衣裳,有模有样的装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今年,提辖庄的民间花会表演队伍有四支,包括小车会、十母贤、秧歌队和大鼓会。“最多的时候,村里能组织出八档民间花会,表演刀、枪、鞭、棍、虎头双钩等传统兵器的‘少林会’,表演踩高跷的‘高跷会’等等。”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提辖庄村的民间花会在2006年还入选为密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人群越聚越多,正式的表演也即将开始,小车会的队伍里,一群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穿着花哨的戏服,化着戏妆,踩着鼓点走进人群。表演队伍由18人组成,其中一辆五彩小车压轴驶来,推车的扮相为白鬓老汉,坐车的是年轻美貌的小媳妇,而拉车的则是一个孩童。

细看之下,记者发现,车内年轻貌美的小媳妇是一位男扮女装的表演者,小车的行驶,也仅仅靠这位表演者的步伐来实现,“这个小车重20多公斤,表演中我要抬着它又跑又跳,着实是个力气活儿。”表演者告诉记者,因为卸妆非常麻烦,所以表演的一整天,他都要抬着这个小车走。

表演间隙,记者采访了扮演小车会公子角色的女孩孙京庸,“我今年17岁了,在村里进行花会表演也有五六年时间了,算是一名‘老演员’了。”爱笑的孙京庸告诉记者,稍小一点年纪的时候,她参与的是十母贤会的表演,长大一点后,个子长高了就进入了小车会,站在前排扮演公子。踩着成熟的步伐,孙京庸带领着会里年纪稍小的妹妹们一起翩翩起舞。

据了解,提辖庄花会队伍的表演者们都是村里村民和孩子们,最小的年龄仅四五岁,而10岁到17岁之间的孩子算得上是表演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了。“放寒假前,我们就利用晚饭后到睡觉前的时间进行练习;放寒假后,练习的时间多了,就让有表演经历的大孩子,带着没有表演经历的小孩子进行练习。”孙京庸笑着说,“我们的花会表演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

80岁高龄的王德满在人群中观看表演,他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他也曾是小车会里“小媳妇”的扮演者,几十年过去了,小车会还保留着最传统的表演方式,而车里的“小媳妇”早已换了一拨又一拨。

在村委会里的表演结束后,花会队伍沿着村里的主街开始走街串巷,有的居民还会邀请表演者到家中院子里进行表演。“弟弟快看,十母贤会表演队伍里小姑娘多漂亮啊。”王晓乐带着弟弟一直跟随着花会表演队伍走街串巷,每一场表演都不想错过,她说,“等我长大一点,我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参加花会表演。”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