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北京曾有哪些 以“鸡”命名的胡同?
沈阳故宫 首次展出清帝冬季朝袍
百余“锦绣鸡” 亮相南京博物院特展馆
摄影师5年拍照数万张 记录城市变迁
百余小学生捐“爱心花灯” 资助留守儿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北京曾有哪些 以“鸡”命名的胡同?

 

因“鸡”与“吉”谐音,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之物,所以历史上京城曾有多条以鸡命名的街巷,如鸡市口、鸡鸭市、鸡爪胡同、宝鸡巷、火鸡胡同等,后因北京地名多次整顿、雅化以及胡同逐渐拆迁,这些胡同如今不少已难寻其踪……

吉市口原称鸡市口

曾为东直门外的家禽交易市场

吉市口位于朝阳门外。明朝中后期,有来自京郊及通州的商贩,聚集在朝阳门外的空场上以出售家禽为业,主要是鸡、鸭、鹅等。因这地界儿紧邻着朝阳门,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短短几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家禽集散地,京城的酒楼、饭庄、王府都到此采购。为了经营方便,一些人便在此搭建起简易房子,一半为铺面,一半用于居住,逐渐形成多条街巷。其中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较宽,其南口在清雍正年间成为一处较大的鸡鸭鹅市场,俗称“鸡市口”。该市场逐渐消失后,“鸡市口”因不雅被谐音改为“吉市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地区仍保留着民国时期街巷的格局。1991年吉市口地区被列为危房改造地区,1992年和1995年分两批进行了拆迁,现已改建为新的住宅区。新建小区并没有沿用“吉市口”之名,而取其谐音演化为“吉庆里”,但“吉市口”作为路名有所保留,如吉市口路、吉市口东路、吉市口中巷等。

西安门北巷旧称鸡鸭市

清代曾为鸡鸭市场

西安门大街北面原来有个叫“鸡鸭市”的胡同,如今称西安门北巷。胡同呈南北走向,是一条死胡同,北侧不通行,南至西安门大街,不足百米,因早年间此处有鸡鸭市场得名。该市场始于何时,未见记载。据传一年夏天,乾隆皇帝在大臣刘墉的陪同下出了西安门,刚往西走了没多远就闻见一股腥臭味儿,且越往前走味儿越大。他问刘墉是怎么回事,刘墉应道:“回皇上,这是西四牌楼东南边儿的鸡鸭市。”乾隆皇帝朝四下里一看,遍地鸡毛,污水横流,很不雅观,遂命关了这个鸡鸭市。

到了光绪年间,一个绰号“西城三哥”的黑老大,买通了顺天府尹,又在西安门外恢复了那个关闭多年的鸡鸭市场。不想几年之后“西城三哥”因杀人越货,被斩首于菜市口,鸡鸭市场便转给了一个保定人经营,市场一直开到民国后期才被彻底废弃。没了鸡鸭市场,再称这里为“鸡鸭市”有些不妥,于是谐音为“集雅士”,意为汇聚文人雅士之地。1965年整顿北京地名时,因此处位于西安门大街之北,被更名为“西安门北巷”。

鸡爪胡同

缘于形似鸡爪得名

传段祺瑞因不吉利改称吉兆胡同

据记载,北京曾有过两条称“鸡爪胡同”的街巷。一条位于朝阳门内北小街路东、烧酒胡同北边。胡同西半截比较齐整,从西口进去走一段路,就见胡同在半截腰上分为两岔。一岔继续照直向东方向延伸,直抵南弓匠营胡同;另一岔向东北方向延伸,半路上又分成两岔。一岔按原来方向继续向东北走,接到墨河胡同;另一岔朝正东,直抵南北弓匠营胡同的汇合点上。如果鸟瞰该地形,就像一只老母鸡的鸡爪,清光绪时称“鸡爪胡同”,后谐音为“鸡罩胡同”。宣统时因其名不雅而以其谐音改称“吉兆胡同”,民国后沿用。  

另一条鸡爪胡同位于西直门外北礼士路西侧,明清时期附近有驴市,并自北向南形成一条大道。昔日阜成门是往京城运送煤炭之门,京西的煤均由毛驴或骆驼驮到京城。这些驮队从西山汇聚到阜成门外这条路上,因满街驴粪,故名驴屎路,也称驴市路,民国时雅化地名,谐音改为“礼士路”, 取“礼贤下士”之意。在此路附近形成多条街巷,因斜岔分支较多,俯视犹如鸡爪,故称“鸡爪胡同”。后因此处位于北礼士路西侧,是自北向南的第五条胡同,清末改名为“北礼士西五条”。1953年在此建职工宿舍,胡同被整体拆除,建成居民区后取名“前进巷”,而今再提起“鸡爪胡同”已鲜为人知。

宝鸡巷

明代曾为宝鸡人聚集地

清代谐音改为“保吉巷”

宝鸡巷位于珠市口西大街南侧,香厂路北侧,呈东西走向,今称大保吉巷。在北京诸多以鸡命名的胡同中,宝鸡巷当是资历最深的。明代张爵所著《京城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的“正南坊,四牌二十铺”中已有“宝鸡巷”之名,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据传,宝鸡巷得名与明代移民有关。明初因朝廷大量移民,各地商贾云集北京,其中有来自宝鸡的移民在今天的珠市口西大街南侧聚集。宝鸡位于陕西省西部偏南,古称“陈仓”、“雍城”。唐至德二年(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而改称“宝鸡”。移民于北京的一些宝鸡人,初到京城后多以小买卖为生,后来有人发现这里地处丽正门(明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改称正阳门,俗称前门)外,这里每天人来人往,遂将西北一带盛产的药材、皮货等运到这里出售,渐渐成为前门外较大的药材、山货的集散地,形成街巷后因多为宝鸡人聚集而称“宝鸡巷”。清代宝鸡巷被演化为大小保吉巷、大小包家巷,民国以后称大保吉巷。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小保吉巷并入,正式定名为大保吉巷。

火鸡胡同

因饲养火鸡得名

多位京剧名家曾在此献艺

火鸡胡同位于崇文门外大街东侧、东兴隆街北侧,今称广兴胡同。相传此处在明代曾有一片水塘,水面较宽,故有人在此饲养一种羽毛呈红色、能够低空飞翔、体型较大的禽类,俗称火鸡。到了清代,这片水域被淤积成很小的水塘,其南侧建起民房并逐渐形成街巷,虽已不见火鸡的踪影,但留下了“火鸡胡同”之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出版的《最新北平全市详图》记为“火鸡胡同”。

清末,著名花旦演员俞玉芹在醇亲王府的资助下,于火鸡胡同附近开设广兴园戏园,最初只是卖清茶、说评书,后来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常来此献艺,从此使这一带成为当时南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而附近的街巷也被称为广兴园。民国初年,改名广兴园大院,戏园日渐衰落,不久歇业,而广兴园的名称被沿用下来。1965年将紧邻的火鸡胡同、鸟枪胡同、牛犄角胡同并入,定名广兴胡同。而今,该胡同已经难觅其踪。摘自光明网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