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治理“违规顶岗实习”需加强预防和监管
老字号也应跟上时代节拍
严惩哄骗拐走婴幼儿 体现公平正义
别让孩子微信群 成法外之地
挪用公款
根治企业欠薪贵在执行力
让儿童远离交通事故 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惩哄骗拐走婴幼儿 体现公平正义

 

最高法院于12月21日公布《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婴幼儿采取欺骗、利诱等手段使其脱离监护人或者看护人的,视为《刑法》第240条规定的“偷盗婴幼儿”。而根据《刑法》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2月22日新华网)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一直是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这体现出保护特殊群体正当权利,维护和谐家庭关系的重要意义。此次司法解释又着重强调应严惩以“哄骗”方式拐走婴幼儿的行为,反映出对婴幼儿权利的着重保护,有助于减少骨肉分离悲剧的发生。

根据《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将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同样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如果采取偷盗婴幼儿的方式,则社会危害性更大,应该克以更重的刑事制裁。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婴幼儿的特殊保护,有助于震慑偷盗婴幼儿行为,避免婴幼儿沦为犯罪分子的猎物。

其实,同样是偷盗婴幼儿,“哄骗拐走”的危害性甚至比普通的偷盗更大。一般来说,偷盗婴幼儿多发生在被害人的家庭等私人场所,而“哄骗”多发生在商场、超市、公园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其行为无疑会加剧公众恐慌情绪,导致其安全感降低,特别是,有些“哄骗拐走”婴幼儿事件发生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带领婴幼儿外出游玩时,事发之后,受害人会产生愧对子女的内疚感,并可能在骨肉分离后引发一系列的家庭悲剧。由此,将“哄骗拐走”婴幼儿行为定性为偷盗婴幼儿,不仅合理,而且正当。□史洪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