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代人接力 30年植树30多万棵
比赛让他变得更“俏皮”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人接力 30年植树30多万棵
——记2016年全国文明家庭、首都最美家庭王静一家
 

从妙峰山镇炭厂村到东沟的山里,一共4公里,门头沟这家人来回走了30多年,种下30多万棵大树,把荒山一点点变绿。第一代因年岁增长退下后,第二代成为主力军,带领第三代继续守护这片林地,这就是2016年全国文明家庭、首都最美家庭王静一家。

为植树在山里一住就是半年

王静一家与树林的缘分,萌发于她的公公李德普的一个决定。那是1984年,国家发出“防尘固沙,还北京一片蓝天”号召,身为共产党员的李德普当时从矿区岗位上病退在家,听说此事后马上响应号召,与政府签订了50年的承包合同,承包了自家附近1300多亩荒山,开始植树造林。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他家到承包的荒山还没有修公路,在植树造林初期,为了不耽误干活,李德普就和老伴住到山里,一住就是半年。那里有一间小屋,设施简陋,没水没电,粮食和水全要靠两人从山下挑上来,晚上只能用煤油灯。粮食吃完了,他们就徒步回一趟家去拿,一般一星期来回一次,儿女也会送一些食物和修剪树木的工具。寂寞了,他们就听一听收音机,这是两人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方式,也是独有的娱乐工具。

经济压力大却从来没想过放弃

造林的树苗由国家提供,但挖坑的钱需要承包人出。这么大的一片山林,李德普和老伴忙不过来,需要雇人帮着挖坑。他的病退工资不高,当时每月只有80多元,雇人的钱有时拿不出来,经济压力很大。尤其是到了年关该结账的时候,没钱给人家,他只能卖掉家里的牛羊,甚至是值钱一点的物品。

李家有6个孩子,因为家境困难,大女儿上到小学三年级就没钱继续读书,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儿女结婚家里都拿不出什么钱,老两口至今没有积蓄。小儿媳妇王静2005年第一次来婆家时,吃惊地看到李家的窗户是纸糊的,穷得让她不可思议。

很多人不理解李德普对造林的执着,面对各种冷言冷语,他也有精神负担,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逃过荒、要过饭,他什么苦都吃过,倔强地宛如一棵白杨树,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就绝对不会退缩。他因此多次受到门头沟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嘉奖,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接见。

年老体弱舍不得离开那片山林

今年已是84岁高龄的李德普因患脑病失去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即使这样,他依然不愿离开炭厂村,到平原与儿女一起住。家人给他请了住家保姆照顾,二儿子李继齐和他住在同村,方便照看。家人说,老人一天看不到这片林子就睡不着觉,这片山林就像他的孩子一样,长在了他的心里。

上周二,记者来到炭厂村看望李德普老人。老人坐在卧室的炕上,一直扭脸望着窗外蓝天下一片树尖,喃喃地反复说着一个词“着急”,直到儿子不停地安慰,他才慢慢放松下来,重新陷入安静。亲友告诉记者,老人上了年纪,总爱回忆过去,说这个词是因为经常记起当年植树的难处。看着老人如今的沧桑表情,想到他这些年的不易,王静的眼泪突然大颗大颗流下来,一时哽咽地说不出话。

李家第二代成为造林新主力

在父亲的感染下,儿女们对荒山也有了深厚感情,跟随父母的脚步上山,每年春天全家人都会齐聚在山上种树修树。在老两口因年迈无法再干活后,造林护林的任务就落在了李家第二代人身上,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坚持每周上山巡视,修剪树木、拔除杂草。

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十几口人也会约着一起上山,早上五六点钟带着干粮出发,下午四五点才返回。干上一天的活,出上一身的汗,这就是李家独特的一项聚会方式,绿色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王静是人大附小京西分校的数学教师,在家里,她陪同丈夫李继高一起上山,栽树修枝,割断荆棘、清理杂草;在学校,她把植树维护的心得告诉学生们,给他们讲种树技巧,“浇水后要等上十来分钟,等水洇开后才能把树苗放进去……”学生们好奇地询问,“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是从书上看到的吗?”“老师自己植过树呀。”她的女儿李思缘今年上三年级,作为家里最小的第三代,她从小就学着爱护树木,多次跟着父母上山巡视。

绿色环保成为小家的生活习惯

如今,“坚持绿色行为,传承绿色精神”早已内化为王静一家的家训,绿色环保成为全家人的生活习惯,把一些生活废品巧手翻新,变废为宝,“垃圾”变成特色创意作品。比如,家里来人喝水用过的一次性纸杯,他们会收集起来,制作成一串串小灯笼,用来装饰小家;喝剩下的酸奶盒清理干净,由女儿在上面画上各种图案,有的制成百合花,有的制成青花瓷;鸡蛋皮不扔掉,而是粘贴成一幅幅画作……平时出门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不随便踩踏草坪,每周少开一天车……点滴小事全家人都是习惯而为,把环保意识体现在行动中,体现在日常生活里。

市妇联今年牵头开展了2016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弘扬良好家风,王静一家光荣入选。事迹层层上报,她家不仅获得“首都最美家庭”称号,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这些赞誉是对他们一家人的肯定。

30多年以来,荒山栽种下侧柏、油松、杨树、柳树、榆树、槐树等10多个品种,在李家人精心的种植和维护下,共计成活30多万棵大树,为阻挡沙尘,保护门头沟乃至附近城区的环境起到重要作用。虽然这些都是绿化林,无法用树换来经济效益,但李家人始终没有停住造林护林的脚步,他们已习惯承担这份责任,守护京西这一片郁郁葱葱,义无反顾。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