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信朋友圈 处理突发情况沟通更顺畅
朋友圈成了抚慰职工的港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成了抚慰职工的港湾

杨桂英
密云区果园街道总工会副主席
 

每天,密云区果园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杨桂英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回复微信、QQ等通讯软件里的各种留言和互动。虽然使用这些手机软件还并不太熟练,但杨桂英一直很有耐心。“这些手机软件互动效率高、朋友圈共享性强,特别适合我们基层工会干部快速联系职工群众。”杨桂英告诉记者。在她的手机里,各种工作群、团队群、组织群多达十几个,而她也习惯了在朋友圈里高效地工作和快乐地分享。

果园区总工会的品牌服务项目是为辖区的职工群众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由杨桂英牵头组建的“馨欣社会工作事务所”,在辖区内几乎是家喻户晓。与此同时,扎根在16个社区的心理服务室也正在积极发挥作用,成为工会心理服务的重要平台。

为了方便联系辖区内的16个社区,杨桂英通过手机软件搭建起了交流平台。“有的时候,下发活动通知、征集意见或建议等事情,我们都会通过交流群先告知基层,既方便,又快捷。”杨桂英告诉记者,每次举办活动之后,她都将活动的全过程、参与体会和照片分享给朋友圈里没能参与活动的朋友们。

除了工作业务上的高效率外,网络交流也形成了一种“心理服务零距离”的氛围。“我们的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志愿服务对象,他们通过网络交流、电话交流或面对面交流,为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杨桂英拿起自己的手机,向记者介绍了她朋友圈里一个“问题少年”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王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但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障碍,这让他的家长十分头疼。”杨桂英回忆,通过家长的鼓励,小王走进了杨桂英的朋友圈,并称呼她为“杨姨”。于是,随时随地解答小王的问题,成了杨桂英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王所提的问题都很具体,有时候因为跟领导有矛盾、或跟父母意见有分歧,就会打电话或在微信朋友圈里寻求杨桂英的帮助,“我该怎么办?”成为小王最常说的话。“解答小王的问题,不仅需要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耐心。”杨桂英说,即便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她也从没有拒接过小王的电话。

就这样,小王在杨桂英的朋友圈里,呆了近五年的时间。“现如今,小王的电话明显没有过去那么频繁了,这也说明,他可以独立面对人际交往的难题,我的心理援助起到了作用。”杨桂英笑着说,像小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朋友圈进行心理援助、传播正能量的方式,果园街道的每一个心理服务志愿者都在做。

此外,为了方便交流与互动,前不久杨桂英还在辖区内启动了“个十百千”行动计划,内容为:每一个社区社会工作者要教会10名老人使用手机及常用手机软件,帮助老人融入网络信息社会,促进家庭和谐。

“我们希望一个社工能教会10位老人,10位老人可以影响成百上千的老人,学习运用手机软件,掌握更新的生活方式。”杨桂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果园街道16个社区已经全面启动该行动计划,每个社区都有老人正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杨桂英希望,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果园街道的心理服务也将通过这种新型的途径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知识,关注心理健康。杨桂英表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发出者和传播者,让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