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保护你, 我的孩子
丰台工商分局 查获“HelloKitty”箱包
有的“活性炭” 还不如火锅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保护你, 我的孩子
专家:家长需引导孩子防范“校园霸凌”
 

近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文章作者自称是一位母亲,10岁的儿子遭遇校园欺凌。文中的男孩在厕所中被几名同学将装有排泄物的垃圾筐扔在头上。被欺负后,孩子经常大哭,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无论是否为人父母,每一位善良的人看到男孩如此遭遇后,想必都会心疼,并期待学校和家长能妥善处理,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让欺凌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最近几年,校园欺凌逐渐受到关注,人们不再把霸凌当做“小孩子间闹着玩”,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意孩子可能遭遇欺凌后的言行改变。如何修复被欺负孩子内心的伤口成为父母需要正视的问题。其实就在上个月,国家教育部联合了九个部门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是国内首次针对屡见不鲜的校园霸凌现象出台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防范校园霸凌,首先要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担责”的错误认识;其次要重点监控上下学重要时段与路段,及早发现异常;最后需要结合惩戒教育,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这次《意见》的出台,不仅显示了国家对中小学霸凌现象的重视,更是给父母敲响了警钟。

被打了

要不要打回去?

“谁打你,你就打谁。”这或许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然而,以暴制暴绝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没有杜绝被霸凌的源头,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伤害。

终结霸凌的方式,是从孩子自身和心理层面入手,让孩子站起来,建立自信。性格懦弱的孩子,如果受到攻击而不反抗,则可能会留下心理创伤,对性格的正常发展也会埋下隐患,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及时用抗议表明立场。

首先父母要站在孩子这边给他关心和支持,不要把这当成小事忽略掉,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保护他的意愿。父母要告诉孩子,被霸凌不是他的错,而是对方的问题,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卑。也就是要保护孩子的心理,不要让孩子质疑自己,摧毁了自信,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应对方法,不能教孩子用同样的霸凌方式去解决,这样他也就成了下一个霸凌者。如果是程度较轻的霸凌,可以让孩子和对方谈判,勇敢地说“不”,或远离他们,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果事态严重,就要让孩子懂得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不要被胁迫就隐瞒实情,自己承担一切。 最后,当事态严重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向学校一方反映情况,并和对方家长沟通事情,让对方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让对方承担事情的责任。

不要让你的孩子

成为霸凌者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成为霸凌者,有时候孩子之间跟风的嘲笑和辱骂也会让他们不自觉成为霸凌者。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防止孩子成为霸凌者呢?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容易对比自己力量弱的人产生霸凌倾向,就是所谓的恃强凌弱。针对这种情形,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建立起观念:即真正强大的人应该从保护弱小来体现自己的强大,而不应该和自己力量不对等的人相比来获取满足感。此外,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去帮助比他不幸的人而不是去嘲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最后,要让孩子认识到犯错的代价。在施暴者的心中,欺凌行为常常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且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无大碍。

教给孩子如何用非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孩子在小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单一,身体是他们解决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因此,在孩子展现出暴力倾向的时候,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如何用非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如果玩具不够,可以尝试和同学一起分享,不要抢夺或独占;如果同学之间无意的侵犯,要教孩子学会和同学协商,寻找更好的办法,而不要用霸凌去报复。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把孩子置身于被害的一方进行事故模拟(但切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让孩子从另一方的角度感悟出道理。

家长自身要做好榜样。孩子都是通过模仿身边的人做出行为决策的,所以在家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和孩子在日常的交流中就要体现出公理性和公平性,不要用家长的权威去要求孩子做事,也不要对孩子使用冷暴力或打骂孩子。

□于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