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加班不能成为企业做强的“神助功”
只有还“路权”于骑车人才能畅通骑行路
职工“春晚” 令人期待
降霾出奇招
民生银行“骚扰门” 不能止于“家法处置”
终结“过劳死”还得靠法律
撤销“乔丹”商标 给山寨品牌敲了警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结“过劳死”还得靠法律

 

6日上午,苏州科技城医院接诊了一名呼吸心跳骤停的24岁男青年小姚,医护人员经过3个半小时的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回其生命。据了解,小姚生前是个健康稳重的大男孩,只不过作为一名工程师,工作压力大,加班常态化是其无可避免的生活状态。医院据此分析,其猝死很可能就和经常加班有关。(12月7日《扬子晚报》)

过劳猝死虽然说只是极端事件,但其背后折射着普遍性。试问,有哪个劳动者在工作一直没有喊过累,或者从来没有过过劳的体验?然而,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衡的情形下,劳动者无论是想要保住“饭碗”的尽职尽责也好,还是要升职、加薪的成功欲望也罢,总之,劳动者是深陷在了“加班文化”的泥沼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劳动者的意愿,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伤害: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在职职工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

过劳死不仅对于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是一种灾难,对国家也是一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尽管“加班文化”或许一时半会儿难以端正,但是欠缺的法律政策却应该及时补位。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管理规定,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构建更为明确和具体的保护机制,而不是像现在诸多劳动法律、条例中所规定得那样笼统、模糊而缺乏可执行性。一言以蔽之,“过劳死”在给社会敲响沉重警钟的同时,也让现行的法律制度遭到严峻拷问。正视“过劳死”,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层面,而要从更根本的法律层面寻求解决途径。

□祝建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