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十万铁路职工的“大管家”
善于烹制“心灵鸡汤”的金牌教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于烹制“心灵鸡汤”的金牌教练
——记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体育教师刘晓颖
 

每天放学后带学生训练到七点,没有寒暑假和小长假……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体育教师刘晓颖工作13年以来,习惯了这样的日程表。她说选择这份职业,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帮助有体育梦想的孩子圆梦。看到学生在国家、市级比赛中获大奖,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2003年,从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刘晓颖进入丰台区一所学校,担任体育教师。2011年7月,她来到北京市十二中,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还带校田径队训练。

竞技体育没有捷径,要想出成绩,只能靠日复一日的辛苦训练和科学管理。刘晓颖带着队员每天放学后训练到七点,没有休过寒暑假和小长假,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完整春节。由于体能透支,她曾经两次被确诊为肺炎,但为了不耽误训练和比赛,她没有住过一天医院。

有人问她:“天天这样练,不觉得枯燥吗?不累吗?”她每每报以一笑,答案自在心间:如果只把训练当成学校的一项任务完成,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确实会让人感觉非常艰辛。但是自己热爱这份事业,就会把它做到最好。

不是专业运动员的普通学生,想提高成绩必须要忍受三种痛:第一是肌肉的酸痛,第二是生理极限的痛,第三是伤病的痛,如何让他们坚持下来?刘晓颖在教给学生科学训练方法的同时,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她告诉所有队员,竞技状态不进则退,在困难面前要坚强面对,从田径场上磨练出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各种挫折和诱惑时坚持原则、完成目标。

在训练场上,她对队员的要求是专注训练,不要因为一次低迷的训练成绩而灰心放弃,也不要因为一次突出成绩而骄傲自满。“训练场上我们只有一颗心,就是备战比赛永不屈服的夺金之心。”

在训练场下,她为队员建立成长档案,定期做心理辅导,为他们调整好最佳状态。每年的建队日和队员生日,她和同事都会准备蛋糕和纪念衫,签上新年心愿和大家的祝福;更衣室里挂上全家福,贴上各种鼓励队员的标语;在考试前写誓言书,组织体育特长生升旗专场,开展不同主题队会,制作成长足迹微电影……她用团队精神和爱心引领他们勇敢前行,追逐梦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刘晓颖培养出8名北京市田径冠军队员,其中两名是全国冠军、还有两名是全国季军;队员在北京市级比赛中共获得35枚金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4名队员免试直升十二中高中部;她指导的队员陈思航于2014年、2015年连续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银帆奖。她2013年、2015年两次获评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优秀教练员;2014年,获得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笔试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锋。

平日里,刘晓颖和学生会通过微信频繁互动。今年10月23日她收到学生小陈发来的微信,他曾经连续两年蝉联全国中学生400米冠军,可惜今年受伤病困扰,10月又一次意外受伤退赛。刘晓颖很担心他,他则在微信中说出了心里话:您对我像亲妈一样,我不知道该怎样回报您……您是我这么多年比赛的动力。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一定要战胜这次挫折,因为您每次乐观积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跟您在一起充满了正能量。我不会放弃,我依然要努力下去。看过微信留言,刘晓颖流着泪笑了。

□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