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电影中的“幸福味道”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电影中的“幸福味道”

韩懋新和演员说戏。
微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从50年前知青插队到农场开始。
厂区门口换上老式灯泡。
场记和演员按照当年的办公室场景进行布置。
演员化妆还原上世纪60年代的装扮。
职工在老厂区布置拍摄秋天的场景。
 

蓝绿色的劳动服、毛主席像章、“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招贴画……11月的南口农场,正值丰收时节,可是看到这样的景象,时间仿佛一下就回到了50多年前。

“我们在拍微电影《幸福的味道》,讲我们农场的历史,讲我们国光苹果的故事,讲我们普通职工的故事。”南口农场职工,微电影编剧、男主角韩懋新微笑着告诉记者。

首农集团南口农场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第一批南农人来到农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在热情和干劲的背后,是艰苦的创业过程。之后,一批批热血青年来到这里,挖坑栽树,建设家园,用青春、汗水为农场的发展立下不朽的功勋。

韩懋新介绍说,“这部微电影是以当年知青插队果林公司为主线,讲述了两位主人公来到农场果树队插队,因为我们的国光苹果结缘,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写微电影的剧本,感觉把文字转换成能够拍摄的分镜头好难。我上网查资料,还参加了集团公司的培训,请教了专业人士,才最终把剧本变成了镜头语言。”韩懋新表示。

为了更好的传承农场文化,微电影《幸福的味道》的演员全部启用了农场职工,涉及到老年职工的戏份,还请来了农场退休老职工回场拍摄。另外,农场还成立了后勤保障组,员工担当道具、布景、化妆等。

由于主要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如何在拍摄中展现出年代感,也成了他们需要克服的难题。“为了更加真实,我们到处收集50年前的老物件。您看那个脸盆,还有这桌椅,都是我们在场里,或者老职工家里找来的。”南口农场职工、微电影后勤保障组成员李菁得意地说。

11月的北京,夜晚气温已近0℃,为了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演员拍摄夜戏的时候,仍旧穿着比较单薄的服装。“手冻得生疼,不过也让我们体验到了一起吃苦的快乐。”韩懋新说。

□本报记者 陈曦/文 陈艺/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