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背靠大树
另一个你
将爱传递
母亲的 绣花鞋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靠大树

 

前几天的一个早上,我正在朝阳门市场买菜,忽然看见曾经的语文老师——黎中庆先生就站在我身旁,结账时,当我提出帮黎老师一起付款时,商贩告诉我,“不好意思,你的老师已经付过款了”,我有些怅然若失。

当年,我们高中是两年制,我是高二才由别的中学转来一中的。黎中庆老师教我们语文,他讲课给大家的印象并不是那种“滔滔不绝”,而是“有板有眼”,特别是他那手粉笔板书,苍劲有力。眼看着就要毕业了,有一天,黎老师喊我去他办公室,从抽屉里掏出一本崭新的《语文基础知识》,后来,回乡务农以及“复习迎考”,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1978年,我考进师专,上语法课和修辞课,那本《语文基础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捷足先登”。因为基础打得牢,这两门课我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一些。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业之后,学子们各奔东西,老师对于学子的牵挂却像一只没有断线的风筝。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前夕,我那时是大队干部,正在带领社员们给大丰水库大堤加高培厚。一天,曾经的班主任邹贵禹老师赶到我们工地上,他说,“小张,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就要恢复高考了,你赶紧复习迎考吧。”“我们初中只读了10个月的书,就上高中了,怕是考不上的”,我说。“别怕,努力拼一下,试试吗。”接下来,我和同学一道去母校复习,听陈泉武老师在学校大礼堂里“上大课”;每每下课之后,邹老师还给我们在数理化方面“开小灶”。记得当时,我们在邹老师家吃饭,师母解群芳老师给我们做饭,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前阵子,一位老同学QQ上对我说,哪一天咱们老同学聚会,一定请邹老师“坐上座”,遗憾的是,邹先生早在2005年夏就已驾鹤西去。

那天,我们老同学微信群里,总是有人不时地提起老师。母校与学子们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母校”的概念并不是抽象的,母校前站着一排排我们尊敬的师长, 母校就像一棵大树,学子们是一片片树叶,暑往寒来,树叶飘落在地上,有的还飞向远方。冬去春来,新的树叶又长出来,而不怕风吹雨打,树也越长越大;“母校是树我是叶”,母校哺育了我们,唯有这样的“背靠大树”,我们才得以根扎大地,开枝散叶。

□张传发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