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援藏专家“高一刀”
活跃在执法一线的“拼命三郎”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跃在执法一线的“拼命三郎”
——记昌平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食品分队队长郑全意
 

“朴实的大哥,优秀的食品卫士,和蔼可亲的队长。”这是同事们眼中的郑全意。记者初见他时,他正在办公室整理群众来信。在他身后,整整一面墙的锦旗,似乎在默默述说着一次次执法背后的故事。

2013年9月,刚刚更名的昌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手短缺,身为工商昌平分局执法队队长的郑全意主动请缨,要求调到区食药监局执法一线。

“你都在工商口干这么多年了,突然调去一个新单位,又是从头开始,你图什么啊。”在家人眼中,郑全意的这一举动纯属自寻烦恼。可他却觉得,同样是奋斗在执法一线,只不过领域不同,“再说了,也不能光顾着自己舒服,而忘了初心。”

2013年11月1日,郑全意正式成为区食药监局的一员,担任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食品分队队长一职。郑全意深知万事开头难,所以在入职前,他做了大量的功课,翻看资料、找前辈讨教。入职第一天,郑全意便带领全队查处了一个无证加工食品的黑窝点。

起初,同事眼中的他,难免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嫌疑。谁知,郑全意这“火”一烧就没停下来。进行专项整治、处理群众投诉……为了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郑全意自动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他的努力和坚持,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后来还打趣称他为执法一线上的“拼命三郎”。

然而,“拼命三郎”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一天上班时,郑全意突然说不出话了。后经医院诊断,他是甲状腺肿瘤压迫喉反神经造成的失声,必须及时手术。

家人要求郑全意马上住院治疗,可是他却犹豫了,“工作刚接手不久,暂时也没有人接替我,能晚些手术吗?”这是他问医生的第一句话。他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医生和妻子。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家人和医生不得不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整个2014年,在食药监局的执法一线总会出现一个嗓门极低、声音沙哑的人,他用“发自肺腑”的声音办理了全市第一起食品涉刑案件——肉皮冻非法添加双氧水案件。此后,“血豆腐”串案、馒头房非法添加案……他的团队成功将一个个加工、销售非法食品涉案当事人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除了充分担当起“食品卫士”的职责,耐心的郑全意还时不时充当着调解员的角色。截至记者发稿,区食药监局处理群众投诉3815起,回复3815起,处理率100%,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7月,区食药监局接到群众投诉,一位市民称买到了变质的柚子,但是商家拒绝退换。接手该案的正是大病初愈的郑全意。投诉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见他大老远地驮着两箱柚子前来,郑全意赶忙把他请进办公室,详细了解情况。

后经了解,商家之所以不同意退换,是由于老人拿不出购物凭证。面对此种情况,郑全意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对商家进行劝导,最终经过调解,商家同意退货。

“唯有全力以赴,处理好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才能不负重托。”郑全意告诉记者,不只他一人在这么坚持着,2013年以来,食品分队共查处违法案件200余起,取缔违法加工的食品窝点159个,扣押没收的各类不合格食品近9吨,罚没款430余万元。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杜晓婧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