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援藏专家“高一刀”
活跃在执法一线的“拼命三郎”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援藏专家“高一刀”
——记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顺义区医院骨科医生高志学
 

说起“北京专家高一刀”的绰号,高志学自豪地笑了。这是他在援藏期间,当地百姓为他起的。从2013年主动请缨前往当雄,到2014年主动请求延长援藏时间,高志学始终将医生的责任牢记于心,用爱心换来了当地患者的信任。

汶川地震主动报名 

成功救治伤员30余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一时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四川。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高志学在第一时间便主动报名前往震区参加医疗救援工作。

到了四川之后,这个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汉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四川潮湿的环境。再加上余震不断,气候闷热,卫生条件差,高志学的腿上长了很多脓疮,结果受到严重感染并且开始化脓。

然而,这些并没有吓到高志学,他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强忍着腿上脓包的疼痛,依然坚守在救援现场。

在救护车上,高志学时刻警觉着,准备随时出发。“记得我们有一次,是凌晨两点多出发的,到晚上的11点钟,才将伤员运回来,整整花了21个钟头。”说起当时的情景,高志学显得有些沉重。当时,车上载的病人是刚从废墟中发现的,伤得比较重,是脑外伤。患者的神志已经不清楚了,并且呼吸道还有感染。由于患者受伤的部位比较特殊,于是高志学在狭小的救护车上一路小心地照顾,随时观察、不时帮患者处理痰液、输液……每一项工作,高志学都做的特别认真细致。

除了患者的病情让高志学比较担心之外,路途上未知的危险也随时危及着车上人的性命。四川多山,由于地震很多高速路都被封了,只能走些小道,更多的是河道。有些山路不仅石头多,而且常常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河水,单单行驶在上面就让人担惊受怕。加上余震不断,不时还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我就看见过几吨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特别危险。”高志学严肃地说。

就这样,冒着随时被泥石流、落石夺去生命的危险,一个月里,他成功参与救治伤员30余名。高志学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被北京市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海拔4300米自制器械

完成当雄首例骨科手术

2013年,高志学主动请缨参加顺义区首批援藏工作。当年7月,作为北京市第七批援藏队员,他来到西藏达拉萨市最偏远的当雄县人民医院。当地气候恶劣,平均海拔4300米,冬季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由于严重缺氧,高志学的嘴唇和指甲都是青紫的。他忍受着高寒缺氧带来的不适,克服海拔高、手术条件差等困难,迅速投入了救死扶伤的工作中。

“到了当雄之后,我发现没有骨科,很多骨折患者不能得到医治,还有很多畸形的,而我正好是一名骨科医生,我觉得得干点啥。”高志学说。

到达当雄医院三个月后,他做了职业生涯中最艰苦的一个手术。那是个右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小伙子,送医时腿特别肿,部分皮肤已经坏死了。小伙子是骑摩托车摔伤的,骨头还外漏。以当雄的条件,根本治不了,但如果转到拉萨,则延误时间,难逃截肢的厄运。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高志学一咬牙:“这个手术我来做!” 可医院条件简陋,没有C型臂,加上继续坏死的界限不清楚,手术各方面条件非常不好。没有消毒锅怎么办?无奈之下,高志学把消毒盒盖倒过来,盛上酒精,利用燃烧消毒;有克氏针,却没有牵引弓,他便用绷带自制牵引弓;自制钢板……就这样,高志学在艰难中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十多天后病人康复出院。一套手术做下来,他还自制了不少医疗器械。

完成4300米高海拔的第一例骨科手术后,高志学的名声在当地传开了,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狗咬伤的、阑尾炎的、肠梗阻的……高志学冲破了专业限制,实现了当雄县手术领域多个零的突破,群众都热情地称呼他“北京专家高一刀”。

在西藏工作的一年间,他共完成各种手术150多台,其中骨科手术60多台,包括关节松解、严重软组织损伤等大手术。由于当雄的条件和技术人才有限,这些骨科手术,大都需要高志学早晨七点驱车170公里,到拉萨市医院挑选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消毒包,赶回当雄后再实施手术。尽管辛苦,但是高志学却乐在其中。

为培养当地技术人才

志愿申请延长援藏时间

2014年7月,离别的时刻来了。当雄县领导、医院医生、当地群众纷纷挽留高志学。高志学说:“我走了,还有别的北京专家来,他们医疗技术也都是一流的。”但是村民们仍有些不舍。

通过一年的相处,高志学也舍不得这里淳朴热情的人了。但是当时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申请延长援藏时间。

回到北京,高志学首先做通了家人的工作,然后又跟顺义医院的领导商量。最终他写了一封申请书,加上当雄县相关部门以及当雄县医院的挽留信,高志学申请成功了。其实,除了那份感情,真正留住高志学的是另外一个目的——带出一支成熟的技术队伍,那样当雄就有自己的骨科医生,百姓的健康就更有保障了。

当雄没有器械护士,高志学就自己培养学生。为了能让学生们记住每一个细节,他总是一遍遍地重复。如今他的学生们也慢慢走上了手术台。

一年后,高志学回到了北京,但是距离却没有隔断他与藏区人民的距离,他始终关注着当雄的百姓。2014年高志学荣获了顺义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同年还获得了顺义区卫生系统“杏林楷模”荣誉称号;2015年5月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一个个荣誉见证着高志学的医者情怀,也见证着他带着爱心的一路前行。

□本报记者 杨琳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