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幸福味道”的坚守与执着
农民工走到哪里 法援就服务到哪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味道”的坚守与执着
——记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红
 

在位于黑龙江五常的一处农场内,皑皑的白雪盖满了稻田,让已经收割后堆好的稻子冻在了一起,而一个鲜艳的身影顶着呼啸的寒风,在这片被白雪覆盖的稻田上,她正分开稻谷查看稻粒是否丰满。这片稻田的收成很难和其他稻田相比,可她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就是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红。

在这个盲目追求农产品产量和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滥用农药和化肥的时代,人们逐渐闻不到那些饭香、果香、蔬菜香,昔日饭桌上的幸福,如今变成了对食品安全的胆战心惊。就是在这个无视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大环境下,刘红选择了逆流而上。宁可农作物“全军覆没”,也不要任何农药化肥的“玷污”,这便是她与会员、农户们一贯的行为准则。看着人们放心地吃着自己的农产品,找回儿时的幸福味道,刘红也无愧于自己的那份执着。

让更多的人

吃到更安全的农产品

“现在大家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些肆无忌惮,影响果蔬的口感是小事,食材的安全隐患才是令人忧心的大事。”刘红说,合作社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最初是因为2007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一天,刘红陪女伴去外地的一个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去看望她的朋友,生产基地的农民正在给菜喷打农药,刘红问菜农:“这些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害处吗?”菜农的回答是:“当然有了,不然都是虫眼谁买啊。” 菜农的一番话让刘红久久无语,明明知道会伤害身体还要继续用。“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吃这些,何谈健康。”刘红满怀忧虑地说。

可她深知如果不用农药,十几年的轮番种植让土地出现的重茬现象和作物的抗药性无法解决,菜种不出来,即使种出来的菜品相也不好看,上不了市场,卖不出去,当地农民的生存将变得十分艰难。此行让刘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底线,刘红对市场上买来的带有很多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产生了抵触,特别是不敢给儿子吃了。可心中又夹杂着对菜农为生计所做无奈之举的同情,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令她备受煎熬。最终,刘红萌生了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让家人远离不健康食材的念头。最初刘红只想承包三四亩土地,可她希望身边更多的人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就一狠心在通州承包了40多亩。可没想到此举引来好友的共鸣,大家纷纷以会员形式加入进来,并于2014年成立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

光阴飞逝,从最初的40亩地,到现在的600亩地和外地1000亩的生产基地,刘红对食品安全的决心从未改变。

用最原始的方式

种植最原生态的食品

刘红的生态农场位于通州漷县镇的吴营村。初到吴营村,这里的土壤由于长期施化肥板结得厉害,“铁锹翻地,土块硬得拍都拍不碎。”刘红说,“在不用化肥的情况下,种子的发芽率很低,有1/3至1/2不长苗,生命力强大的种子即使长成了小苗,生长也很缓慢。”而且由于蔬菜不给打农药,生了很多病虫害,看得见的是叶子上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看不见的菜根早被虫子咬烂了,菜园子一片惨淡,有时候还“全军覆没”。在这种状况下,刘红宁可赔本,也坚持购买种子和农家肥,雇佣大量劳动力进行手工除虫等工作,在杜绝化肥农药的同时,用最原始的方式种植最原生态的食品。在刘红不懈努力下,土壤情况逐渐好转,基本改良过来了,一把土抓在手里都是粉末,种的蔬菜水果长势也好多了。

刘红对合作社会员的标准要求很高:“成为合作社的会员,就要通过使用农家肥、植物酵素、驱虫灯等有机方法种植和培育,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014年,有一个会员种的菜长了虫,多次申请要打药,刘红都没有批准。她说:“这种菜青虫是要用手捉的。打了药之后,虫子是没有了,可是农药就残留在菜叶上,周边的菜地也污染了。” 会员说自己害怕虫子,不敢捉,坚持从外面买农药。刘红抱着对自己、其他会员和广大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毅然取消了其会员资格,收回土地。刘红十分严肃地说:“做事要靠良心,为了追求效益而不把其他人的健康安全放在心上的事情,我不做。”

播撒的不仅仅是种子

而是一种绿色的理念

在开始的时候,有人十分不解地问刘红,她种的菜个子小,有虫眼,又难看,为什么还不低于市场上的同类菜品价格。刘红说:“又大又漂亮,还没有虫眼的蔬菜,肯定不是原始的方法种植出来的,虫子都不敢吃的东西,我也不敢吃。 ”人们也逐渐醒悟,接受了。

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安心购买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放心在饭桌上吃饭,刘红的合作社24小时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到合作社来参观生产过程,参观仓库,看有没有施用化肥和农药。有一部分农产品是在外地的生产基地种植的,消费者无法监管,刘红和会员们严格自律,经常把员工们除草、捉虫、施肥等劳动场面拍下来传到网上,让消费者放心。这种公开让消费者监督的做法也让刘红的合作社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水稻通常五月插秧,十月收割,放在地里一个月来吸收稻秆的剩余营养。可今年的五常发生了20年不遇的困难,收割时下大雨,很多稻子都倒了,需要多人扶正;放在地里吸收营养时又赶上大雪,将稻子冻到地上,收稻子显得异常费力。刘红和农户们依旧克服困难,将全过程与消费者分享,让自己安心,消费者放心。“我们的收成不会很高,因为自始至终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不用化肥农药,顺应节气。”人们在刘红这里也逐渐找回了曾经的饭香、果香、蔬菜香,也不用再因为食品安全而天天提心吊胆。在刘红看来,“绿蜻蜓”播撒的不仅仅是种子,而是一种希望、一种绿色的理念,为的是纠正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农业生产误区,同时修复供需之间的信任裂痕。在这条对得起自己良心、对得起消费者健康需求的路上,刘红对原生态产品的追求、对诚信二字的坚守不曾改变,始终如一。

□本报实习记者 赵思远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