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15年的高血压病人一个月降压成功
“85后”家庭医生 荣誉感来自居民的信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1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85后”家庭医生 荣誉感来自居民的信任

杨桢
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加重了空气中的凉意。下午三点,杨桢前往此前已经约好的病患家中,为其提供预约家庭医生服务。

2008年,杨桢开始在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全科医生,2012年担任玉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今年,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为全市第一批“医养结合”家庭医生试点单位,杨桢便和另一名同事负责起社区里7名签约病患的上门就医用药工作。

“您最近得少喝豆浆啦。”杨桢来到年过八旬的胡大爷家后,首先查看了他的出院单,发现胡大爷的尿酸过高,得知胡大爷最近经常喝豆浆后,于是这样提醒道。胡大爷刚出院没几天,除了有着十余年的复杂病史外,行动能力也十分有限。杨桢一边询问胡大爷近期的身体变化、用药情况和饮食习惯,一边为其测量血压、检查心跳。检查完毕,杨桢还不忘帮助胡大爷整理好被拉上来的毛外衣。

随后,杨桢核对了胡大爷面前移动桌上瓶瓶罐罐的药物,对其用药种类、剂量和日常饮食等方面都作了建议。“你得多吃鱼肉、鸡肉,少吃红肉,上次来我也跟您说了吧?”谁知胡大爷却一脸认真地答道:“没说。”一旁的胡大爷老伴儿连忙说:“上回杨医生来就说过了,你不喜欢吃就选择性记忆,还说没说。”说完大家都笑了。杨桢的上门诊疗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着。

“他上下床都需要搀扶,再加上孩子平时工作忙,隔三差五带着他出门看病真是不方便,没那个精力。”胡大爷的老伴儿告诉记者。今年十月份,胡大爷签约了家庭医生。这次是胡大爷出院后杨桢第三次上门诊疗。“到大医院看病的人太多,签约了家庭医生可就不一样了,杨医生能直接对接我们,看病、用药都很清晰,解决了我们需要多次上医院的问题。”

“胡大爷,您要在家要多按摩,多活动身体,就像这样。” 临走前,杨桢还提醒胡大爷。说着话,她把双臂举过头顶伸展身体,进行示范。

作为家庭医生,与患者的良性沟通很必要。不管是预约门诊还是突发的上门诊疗,杨桢都会尽量与病患保持有效沟通。而她负责任的态度,更是赢得了病患的认可。记得今年九月份,杨桢为一名糖尿病患者上门诊疗。“当时,患者的血压高压180,这种情况家属不知道如何正确用药。当天我加大了患者的用药剂量,第二天我去复诊时,病人的血压总算恢复了正常。”

“最重要的是取得患者的信任。”被问及如何与患者高效沟通时,杨桢说,“我觉得要取得信任,就要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然后就是要有亲和力,还要让病人感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们的健康。”谈及家庭医生的发展,杨桢说:“中国目前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工作繁忙,除了目前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家庭医生项目可以探索与大型医院的合作模式,不仅方便患者,还能在医院床位紧张的现状下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其实,杨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平日的工作并不轻松。“我要对各种工作报表进行汇总、安排值班、协调人员工作、与卫生中心对接。”她说,“虽然有时做这些工作再加上家庭医生的出诊会比较辛苦,但面对病患信任的目光,满意的笑脸,内心总会产生作为一名医生的荣誉感。”

由于工作繁忙,杨桢常常会把上门诊疗安排在下班后。85年出生的她颇有信心地说,“虽然工作量大,但我还年轻,并没感到工作与生活有冲突。”

□本报实习记者 唐诗 文/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