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影片向地铁人致敬
通过拍微电影突破自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影片向地铁人致敬

王霄
《我,80后》编剧 导演
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
 

今年32岁的王霄是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的站务员。去年,这个在老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小伙子担任编剧和导演,拍了一部微电影——《我,80后》,讲述了在大院一起长大的三个孩子,又一起走上地铁不同工作岗位发生的故事。“故事是以我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拍摄的。”王霄说。

王霄告诉记者,他从小生活在北京老胡同里,父母都是北京地铁的职工,儿时的玩伴长大后,80%都进入了地铁工作,有的在线路公司工作,有的在供电公司,有的去了通号公司,有的还当了地铁司机。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长大后走上了地铁不同的工作岗位,女孩是站务员,一个男孩当了司机,而另一个在检修岗位工作。三个人在各自的岗位打拼,若干年后,取得了不同的成绩。

其中一个主人公张展铭,他和父亲都是地铁司机,在电影结尾,张展铭获得了地铁司机最高的荣誉“金手柄”奖,他领到奖后,把奖杯献给了坐在台下的父亲。“如果我父亲还在世,我也会这么做的,这里包含着对我父亲的缅怀。”王霄说。

王霄的父母都是北京地铁的站务员。王霄17岁那年,父亲在上班的路上突发疾病去世。这也是命运跟王霄开的一个玩笑,因为就在父亲病逝的当天,他收到了日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王霄从小喜欢画画,在北京一所私立学校学了3年动画电影制作专业,后来通过考试拿到了日本大学的通知书。“要知道,想进入这所大学非常难,成绩要在学校排进前十名才有望。可就在同学们为我庆贺的同时,父亲突然病逝,悲痛之余,我不得不接受现实。因为父母是双职工,父亲不在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少了一半,没有钱供我出国读书了。”王霄说。

懂事的王霄没有再说什么,安慰完母亲,收拾行囊,去西安当了两年兵。转业后,看到儿时的小伙伴通过上地铁学校进入北京地铁工作,随之,他也走进了地铁。

虽然王霄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完全不同,但他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努力发挥着自己的特长。近几年,王霄都担任了北京市交通委举办的晚会现场摄像和音视频导演。几年前,他还参与过职工DV大赛。他做的地铁企业宣传片《一分钟英雄》,还获得了北京市第一名。过年时,单位举办联欢会,剪片子的任务都会交给王霄。王霄还非常喜欢电影制作,一些经典的绝版电影,只有老式的录像带形式,但是他都把这些转换成数字版,以留存经典。

微电影《我,80后》去年获得了国资委主办的微电影大赛第二名。从接到比赛通知到创作成片,一共花了2周的时间。“加我在内,共有7个同事参加,他们有的是站务员,有的是司机,还有的是管理岗位。”王霄介绍,“因为影片从主人公的孩提时一直演到老,所以还请了地铁职工的孩子客串。”

除此,化妆也是王霄的同事们自己动手。“化老年妆时,头部装扮,我们买了假头套和奶奶灰。奶奶灰就是抹在头发上,能产生头发花白的效果的产品。面部的老人纹则是演女主人公的郭甜甜上网查了化妆方法,再为大家化的。为了拍好微电影,大家都是身兼数职。”

王霄说,“非常感谢参与的同事,大家都很敬业。公司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把我们的倒休时间尽量排在一起。”

“这部微电影的出炉,夹杂着我对父亲和父亲职业的缅怀,希望借影片向辛苦为地铁事业奋斗终身的地铁人致敬。”王霄说。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