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爱与奉献铸就师魂(一)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爱与奉献铸就师魂(一)
——记新区教育管理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与激情,大兴区教育工会每年都会评选出一系列在教育岗位做出突出贡献和先进成果的优秀教师。今年,区教育工会评选出一批教育管理工作突出贡献奖、“四有”好教师标兵和教育新星奖获得者。本报将对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选登,向教育工作者致敬。

2016年,李淑新获得新区教育管理工作突出贡献奖。作为一校之长,她常说:“教育教学的所有技巧就一个字——爱:爱学生,爱课堂,爱事业。”她引领教师树立“爱”的理念,要求教师尊重生命的平等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校园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长子营中学校长李淑新:

用爱让学生绽放生命活力

积攒爱的力量

李淑新将师德表现作为教职工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把师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爱,用爱心、智慧、思想去管理学生。

在李淑新的主导下,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骨干、高级、一级等各类教师专业发展职责和专业发展途径。同时,落实了教师队伍建设“七大工程”,即“温暖工程”、“多维评价工程”、“名师工程”、“阳光体育工程”、“民主管理工程”、“读书学习工程”、“全员育人工程”,激发了教师对事业和学生的爱。

让爱在课堂传播

2014年初,面对疾风暴雨般的教育改革,李淑新带领全校教职工开始了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组织干部教师学习杜威、叶澜等的教育理念,逐句研究中高考改革的各项政策,组织教师进行多次研讨,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课堂会诊,最终提出了“读、研、讲、练、评”五字两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校还确立了“促进学生多样性及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目标,研究制定了符合生命教育办学理念的课程体系,设立了生命安全、知识拓展等10个板块的内容。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学生实际修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将孝敬文明礼仪教育、书写活动等都列入其中,让孩子们实现综合发展。

营造爱的氛围

在学校教学楼1-3层各有一个大厅,李淑新组织师生精心设计了三个大厅的文化内容,并由学生们自主确定文化主题:筑起生命的梦想、启迪生命的智慧、创造生命的未来。各班教室外墙面是班级特色文化展示区,包括学生自己设计的班规、班训,弘扬传统文化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区,学生们自己书写的反思专栏三个板块。在校园的西南角,还建造了1800平方米的“枫雨心园”,师生们在这里愉悦身心,交流研讨。

李淑新说:“学校属于每一名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学校的建造者和拥有者。责任与爱心让生命在校园里健康成长,让生命的精彩在校园里得以绽放。”

在同事心中,张富国是一个儒雅、博学多才的人;在领导眼里,张富国是一个有着教育理想的人。工作29年来,他先后在不同学校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教导处主任、语文教研员、副校长、校长,变化的是他工作的学校,不变的是他的教育理想。

北京实验二小大兴实验学校校长张富国:

以理想教育实现教育理想

提出理想教育理念

2011年8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成立,张富国成为该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为了让梳理学校校园文化,到任后的张富国一边招聘师资、招新生,一边筹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梳理办学理念。

他首先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办学理念,强调理想教育要“寻生命之理、想育人之道,循生长之理、想育人之规,询生活之理、想育人之法”,并带领学校师生积极践行。

建设灵动校园文化

走进大兴实验学校,一幢写有“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学楼格外醒目。校园的甬道上标有“爱”的石雕体现了学校“以爱育爱,爱育理想”的教育理念。

自建校以来,张富国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遵循“儿童性、活动性、对话性”三个特性来设计和建设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实现了学校文化精神内涵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和谐统一。

建设理想课程文化

张富国带领教师干部开展了理想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自我与健康、人文与艺术、自然与科学三大领域,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综合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语文实施“理想语文八大课型”,数学实施“理想数学六大课型”,英语增加英语外教课、典范英语课、英语视听课,音乐、美术、体育等也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

遵循融合性、实践性、养成性三个原则,将品生、品社、科学等课程深度融合,结合学校开展的四走社会实践课程,学校还打造出完整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目前,已组织完成山西、山东社会实践操作。

建设理想教师文化

实现校本教研培训“机制化、系列化”,长期、定期聘请崔峦、李春旺、吴正宪、张立军等十几位专家来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张富国带领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大兴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市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课改先进校、全国环境教育先进校、京津冀名校长培养基地。学校文化建设、语文改革等也先后在报刊上进行报道。

外形柔美、性格恬淡的刘芳,现为大兴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室、小学教研室、师训部三个业务部门的主管领导。五年来,她带领这支“三结合”的队伍,坚定执著地跋涉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究之路上。

大兴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芳:

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带出一批小学名师

在大兴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马希明对学科研究很有思路,不过个性鲜明。在工作中,刘芳经常和马老师谈心,倾听马老师的想法,帮助他拓展思路。面对60多位各有专长、个性十足的员工,刘芳奉行“管人管事不如管心”的原则,通过人文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刘芳非常注重打造学习型团队,提出以党员带动全员、促进整体提升的学习分享策略,还积极拓宽渠道,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每学期都有十几位教师走出大兴进行学术交流。在30几位小幼教研员中,目前已有2名特级、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9名市级骨干教师。

打造课题教研新模式

主持教研工作以来,刘芳一直把变革教研模式作为创新工作的突破口。2006年,她大胆提出“课题教研”的新思路。开设《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课题结题后,她继续探索,依托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解析关键教学事件,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引领全区干部教师不断聚焦课堂,深化教学研究工作。

在她带领下,大兴形成了一批区域受欢迎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教师有464篇论文获奖与发表,推出109节优质课;形成“关键教学事件”案例的结构模式;促进了研究共同体的实质形成;为多学科教研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料。

点燃老师们的成长热情

在教师群体里摸爬滚打的刘芳很清楚当前教师培训的“瓶颈”,她开始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确立了“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关注急需、研训一体、多元开放”的培训思路。

为了拓宽大兴2500多名骨干教师的视野,刘芳引入“双导师制”的培训新模式,通过区级“实践导师”和校级“师傅”的引领,加强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会诊和跟进指导;提出“内外融通、资源共享、高端研修”的骨干培训思路,依托高校优质资源打造区域培训品牌;聘请外教对骨干教师进行高端培训;推进“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打破进修学校各业务部门间的壁垒。

□本报记者 金海鸥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