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莫让微信红包成为节日腐败的温床
地铁安检不能疏忽大意
儿童用药 亟须告别“靠手掰”
网评锐语
垃圾分类
八两秤屡禁不止为哪般?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微信红包成为节日腐败的温床

 

与往年相比,公款送礼的现象确实明显减少。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送礼已由“线下”转入了“线上”,一些单位或官员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与中央禁令“躲猫猫”。这就要求纪检、工商等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严防“微信红包”等成为节日腐败的又一个温床。

9月14日,中纪委官网推出的中秋国庆举报专区将连续四周点名通报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临近中秋,从中央到地方,多地多部门再次部署节日反腐,微信红包送礼,出入私人会所,节日参与赌博等隐形腐败成为打击重点。十八大后,“逢节必令”已成为中国反腐的常态化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在不断发出节日禁令之际,也逐渐形成一套禁令、举报、查处、通报的节日反腐“组合拳”。(9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在以往,“两节”也是公款送礼的“旺季”。不可否认,针对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中央禁令频出,严防重管之下,很少有人会明目张胆地顶风违纪。与往年相比,公款送礼的现象确实明显减少。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送礼已由“线下”转入了“线上”,一些单位或官员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与中央禁令“躲猫猫”。

比如,“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等,成为节日公款送礼的“新宠”。首先必须承认,“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其本身并无“原罪”,前者是网络社交的产物,后者则是电商经济的衍生品。然而,当它们同公款送礼“攀上亲戚”后,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种新的“糖衣炮弹”。所不同的是,过去公款送礼,必须亲自“送货上门”;如今摇身一变为“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后,公款送礼通过社交平台和网购等方式进行。

事实上,一些单位或官员利用社交平台和网购的方式进行公款送礼,看中的就是其更具隐蔽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或商品交易行为,而且是在网上进行,省去了为送礼而车马劳顿,不易暴露“目标”;再者,送礼者与收礼者,不用“零距离接触”,不显山不露水,不易被人抓到现行;特别是,礼品和红包通过社交、网购形式发送,实际上由网络担负起了公款送礼的“重任”,而网络平台是一种正当的有偿服务,一般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干涉。可见,公款送礼形式的变化,比内容的变化更可怕。

换言之,多地将“微信红包”等列入中秋反腐重点,显然已经洞察到了公款送礼形式的这种变化,并开出了“药方”:狠刹公款送礼歪风,必须从源头抓起。而这个源头不仅在“线下”,而且在“线上”;社交平台和网购,便是公款送礼的“线上”源头之一。这就要求纪检、工商等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微信、网店等网络交易行为的管理,严防“微信红包”等成为节日腐败的又一个温床。

□汪昌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