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杜绝推销电话要有惩戒措施
让“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更多领域扎根
该给“校园贷” 订个规矩
保健品问题 莫等闹大了才重视
诈骗重灾区
道路频频塌陷 要尽快做“体检”
要严肃处理瞒报迟报事故官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该给“校园贷” 订个规矩

 

继深圳之后,广州也开始对校园贷款展开专项检查。日前,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规范校园网贷借贷业务的通知》,将配合广州市监管部门对校园网贷行为进行整治和查处。然而,记者连日走访却发现,以往高调的校园贷在开学季悄然玩起了“隐身”。(9月8日《南方快报》)

“校园贷”初衷在于,帮助部分有需求大学生缴纳学费或者资助他们进行小型创业,这体现了商家的社会责任,客观上也有助于活跃经济。显然,这是一种正常的金融服务行为,没有原罪。然而,大学生毕竟是巨大的优质目标市场,商家自然垂涎这块诱人蛋糕。当有利可图与逐利本性一嫁接,则势必会带来一个事实,就是通过降低借贷门槛“请君入瓮”,尤其对于缺乏自制力又有强烈消费欲望的大学生来说,更是致命诱惑。

在笔者看来,最关键的就是要给校园贷设道门槛订个规矩,建立起一套合法透明的市场规则。这个规则,不一定要像银监会那样“禁止向18岁以下学生发放信用卡”而显得因噎废食,至少对欲贷款学生的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建立一个评估机制,尤其要对校园贷利率做出严格限制,做到权利和风险兼顾,避免出现变相投放高利贷的盲区。当然,有了市场规则并不等于就能恪守规则,这就要求监管时刻在场。

校园贷的滥贷高利率不仅会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也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让这一金融陷阱还原成学生“福音”真身,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一方面,家长要担起责任,不能对子女非理性消费形成的“意外账单”照单全买,过度溺爱。另一方面,校方更要加强自控能力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反例警示和成本核比,让大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进而养成良好消费习惯,树立理性消费观。另外,学生贷款渠道单一也是一个诱因。如果“刚需”大学生的生存窘境能轻易化解,何至于有一棵树上吊死的病急乱投医?

□晴川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