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事之秋
处暑后 蔬菜价格季节性回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事之秋
充足睡眠解秋乏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中医康复中心推拿科主任
宁煜 主任医师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夏天渐远,秋天即到,气温开始进入显著变化的阶段。此时天气特点多为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渐低,闷热不再,秋燥渐起。那么,初秋季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对作息做出调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处暑过后又该在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注意些什么?我们请北京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中心推拿科主任宁煜给大家介绍一下。

记者:据我所知,中医非常讲究随季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现在,酷暑已过,天气渐渐凉爽,有人反而出现诸多身体不适。今天是处暑节气,宁主任请您谈谈处暑时节有何特征?

宁煜: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止也。其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它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

记者:那么,处暑时节如何起居呢?

宁煜: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处暑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气收敛、阴气始盛的过渡阶段。它又是立秋后的第一个节气。《素问》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处暑后天气变凉,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对于老年人还要适当午睡,这利于化解困顿情绪。因为老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记者:处暑天气渐渐转凉,为什么老想睡觉?怎么总是感到“秋乏”呢?

宁煜:处暑时节睡眠充足或保证良好的睡眠品质可以预防秋燥和感冒,增强体质。因为睡眠可消除疲劳,并使大脑及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睡眠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在子时、午时入睡。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候人体阴阳盛衰转换,气血失衡,所以须静卧以待。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秋乏”是人体要休整,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较多的“老本”;另外,也是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处暑时节如何科学调养。

宁煜:“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这个时节的调养非常关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蚊虫袭扰,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夜晚逐渐变长,须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此养阴蓄精,敛阳生津,以防秋燥犯肺。

二是饮食清淡

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不过食油腻食物,因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多吃蔬菜水果以利于提神醒脑。这是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三是情志安定

《素问》云:“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故,古人养生必应四时物候节气。处暑时节,阳气始敛,故需情志内敛,精神内守。同时,保证神气内敛的状态下才能拥有高品质睡眠。如此,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疾病才不会找上门。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