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莹)头顶四通热力小室,脚踏既有6号线,侧穿百年老建筑……地铁八号线8标最大的三只“拦路虎”,被中铁十六局集团的建设者全部清除。中国美术馆站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计划明年年底完成全部土建。
进入美术馆车站施工场地,车站主体已现雏形,光滑的结构墙面上是独有的镭射安全提示标语,让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极具人性化。
“我们头顶四通热力小室,脚踏既有6号线,压力很大。”现场的工程师介绍,中国美术馆站施工需要下穿四通热力小室,四通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管线,小室底板距离车站顶板最近约1.45米。同时,车站主体还要垂直上穿既有地铁6号线东四——南锣鼓巷盾构区间,车站底板与盾构区间竖向最小距离0.27米,身在车站都能听到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车站主体的施工就夹在两个一级风险源当中,既要防止上方土体下沉出现管线弯折的险情,又要担心下部既有线区间隧道上浮,导致地铁运营受阻等危险。
项目经理戴兴民介绍,项目部先后召开多次科技创新研讨会,制定施工方案。针对下穿四通热力小室一级风险源的难题,采取超前深孔注浆、洞内加强竖向临时支撑、半年内初支背后反复注浆等手段有效控制了沉降;针对车站上穿6号线既有区间风险源,加强盾构隧道周边反复注浆,对于不能采取注浆加固土体的范围分段施工、快速封闭,采用绳锯切割初支混凝土来减少初支破除震动对既有线区间的影响。对于风险源地段,现场加密沉降观测点、水平收敛点的布置,以加强过程监控。据监测,热力管线底板下沉不到15毫米,既有6号线道床上浮约0.15毫米,均在设计允许值之内。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实现了穿越风险源工程的安全可靠、平稳有序。
今年7月8日,北京地铁八号线8标中国美术馆站主体结构完工和站后折返线区间右线顺利贯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项目部将美术馆站科技闯关经验编写成册,申报专利,其中“高风险暗挖地铁车站施工关键技术”获得2013年度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图为施工现场。 周世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