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北京小伙挑战德国制造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小伙挑战德国制造
——记地铁四分公司机场线青年维修工秦鼎原
秦鼎原和同事们每天都要下到“地沟”,对车辆每一个部件精准维护。
秦鼎原(右一)和同事在对刚维修完的液压制动单元进行测试。
秦鼎原为自己制定了一套“逐项公关逐步推进”的维修法。
安装车辆制动卡钳器要反复精确调整。
午餐时间是他们一天中唯一放松的时刻。
 

地铁机场线从2008年开始运营到2012年,地铁列车已经足足跑了80万公里。一些车辆部件开始出现问题,其中德国制造的液压制动单元的坏损尤为严重,它是关系到整列车辆还能否继续行驶的关键。

维修液压制动单元要送往国外,需18个月的维修周期,且费用高昂。自己修如何呢?没有图纸、没有技术支持、没有专用工具、没有参照物,德国厂家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培训。怎么修?备用的几台液压制动单元已全部换上,再坏只能停车!负责养护维修列车的地铁运营四分公司机场线车务中心的领导都深知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洋机器的是个入场不足3年,只有高中学历的20岁维修工秦鼎原。“马书记,让我修吧”小秦简单的请战,让中心党支部书记马化东感到震惊和欣慰,他当即答应了小秦的请求,心想,对年轻人的积极性应该鼓励,能有人打开设备就是学习的过程,至于能否修好,马化东并没抱太大希望。

从这天起,秦鼎原便开始了对这台德国机器的深入研究,经常埋头在车间里一干就是一夜。德国机器的精密严谨让小秦开了眼,而一台机器内同时包括电子、机械、液压三大类技术,又让小秦深感维修难度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于是,秦鼎原为自己制定了一套“逐项公关逐步推进”的维修法,不贪多,不图全,修好一项再修一项。他先修控制箱、再修蓄能器,接着是电机、油箱、油管、液压——拆开的液压制动单元,一个多星期后又重新组装起来,小秦连夜把机器搭上检验台测试,结果各项参数全部正常。

维修好的机器装上列车开始行驶的这天,小秦激动不已。他带上工具随车同行,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列车在轨道上飞快地奔驰,小秦在车厢内不停地来回移动,他仔细倾听机器有无异样声响,观察车辆的起步、提速、减速、停车几个动作是否制动灵敏、是否平稳顺畅。

等车辆到达终点,小秦立刻跑进驾驶室问司机师傅操控感觉如何?回答是“一切正常”。当秦鼎原返回车务中心时,已是下午3点,他远远看到在大门口等候自己多时的中心领导,小秦高声喊着“一切正常、一切正常”,他激动地跑进大门,此时小伙子已是泪流满面。

三年来,秦鼎原又先后攻克了由国外制造的制动卡钳、手动液压泵、ECQ电子制动控制系统等多项难关。今年7月1日,秦鼎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20日,他拿到了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证书。

□本报记者 万玉藻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