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亲 打工
童心暖夕阳
黑土地上的老母亲
■征稿启事
心灵后花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土地上的老母亲

 

母亲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学校赶上“科技学大寨”那几年,劳动多于上课时间,外公说,在哪都是干活,不如回家来劳动,还能赚点口粮,一个丫头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早晚还是要嫁人。于是母亲放弃了书本,拿起了锄头,一拿就是一辈子。

十七岁嫁给清贫的父亲后,母亲操持起了所有的家务,父亲离家几十里地去上工,母亲就一个人伺候婆婆养育孩子。每天天没亮起床梳妆打扮,点火生炊,从来不蓬头垢面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然后去鸡窝鸭棚盘点牲畜,若是发现邻居鸡鸭一不小心借宿我家,立刻第一时间逮了遣送回“邻国”,或者吆喝邻居来认领,捎带着把昨夜产在这里的那枚蛋也让邻居拿回去。母亲说,做人贪小利,永远都会吃大亏,行得正,睡得才安稳。然后扛起锄头,戴着斗笠,走进那片绿色的庄稼中,迎着风,顶着雨,忙碌一家人的生计。

农忙时,母亲会在大清晨唤醒我们,放水给稻田灌溉。母亲起得早,可是有些人家怕抢不到水,在前一天晚上就把铁锨或者镐头放在水渠边“占位”。平时的田地劳作中,因为锄耙交错,很多人家因为土地被人挖去一厘或抢一道水而大动干戈,但在这个问题上,母亲从没因为这事和村里人发生过争吵,总是掘开口子,把占位的人家稻田的水蓄满了,再灌溉自己家的。所以母亲在村里享有很好的声誉。

小时候家里来了无论是怎样的客人,讨债的还钱的,穷亲的贵戚的,母亲一律以笑脸和热情相待,把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细粮和鸡蛋拿出来招待客人。有时家门外来了个乞丐,尽管家中餐量非常拮据,还是要我们分享一碗出去,母亲总说:“人如果不是活到没法活的程度,绝不会去当乞丐的。”

那时我们调皮,经常和邻里伙伴追逐打闹,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不是这个哭了,就是那个跑回家告状。每当发生这事时,有些孩子的家长就会瞪大着眼骂我们,为自家的孩子撑腰。母亲从来没这样过。一看到我们跟别人吵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教养问题。会笑着先跟对方道歉,然后把我们召唤回家,严厉地批评我们,说如果没有容人之量,将来不会成就大事。

这就是我黑土地上的母亲,她的这些品质,都慢慢渗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能以从容淡定的心态过俗世的生活。

如此看来,我那普通的母亲呀,又是何等的不普通。

□依米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