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发明”蕴含“大智慧”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6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发明”蕴含“大智慧”
——基层工会引领职工创新创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聚焦职工创新工作,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也在不断引领和鼓励职工创新创造。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只要有益于生产和发展,就该为职工的“大智慧”点赞。

【故事】

北京散装水泥有限公司:

职工“小建议”促成企业“大提升”

为大力推动节能降耗,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重视散装水泥的推广工作。在这个大环境下,北京散装水泥公司成立了。如今,更高标准的绿色环保规定,促使这个设备还是80年代的老国企必须改造更新,才能跟上节能减排的步伐。看似是领导层该干的事儿,没想到普通职工的“小建议”促成了企业的“大提升”。

在节能减排行动中,大部分企业都认可技术进步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淘汰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装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保障。去年开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北京散装水泥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的两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此次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的顺利推行,少不了一个人的付出,这个人就是储运部部长王国忠。记者从王国忠的同事处了解到,在技术改造过程中,作业现场 120米的铁路专线不知他走过了多少次,11个高耸的筒仓不知他爬上爬下了多少遍。

王国忠反复爬筒仓,就是为了研究仓顶粉尘四散的原因。过去,因公司运营时间较长,部分设备老化,致使在散装水泥装卸车过程中,筒仓仓顶粉尘四散,乌烟瘴气的工作环境既不健康又不环保。为了改变环境,公司领导决定发动员工集思广益,大胆创新。“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了找出问题的根结,王国忠多次爬到库顶研究收尘不净的结症。这期间,他提出多种假设并通过反复排查,终于找出了答案。

由于收尘器是电机带动偏心轮,致使收尘布袋震动,造成收尘布袋收尘器通风阻力大,积灰清理不彻底,收尘能力很低。问题找出来了,怎么解决呢?王国忠提出多条建设性整改意见,经过多次试验论证,最终决定更换气压喷吹袋式收尘器,由原来的处理风量每小时3000立方米,更换成处理风量每小时26800立方米,提高了收尘效果。同时对收尘管道重新技改加大,以减少系统阻力。果不其然,水泥散装收尘器的改造达到了目的,在散装水泥装车时可以看到水泥入罐流动而不见扬尘的良好效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项卸车管道改造项目,王国忠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公司,设备陈旧老化,散装水泥卸车输送管道在2014年以前是双管道,每批次只能卸两节散装物料火车车皮,设计匹配的不合理造成水泥输送管道减压,输送散装物料慢。针对这个问题王国忠依据实际情况,考虑到提升卸车效率和节约能耗,与上级领导商议,实现增加两条管道,增加两个卸车点,使管道匹配更加合理。同时合理利用避峰就谷,使每节车的单车耗电有所下降。

这么一改造,卸车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60/分钟一车,提高到现在平均171/分钟一车,大大缩短了空压机的运行时间,节省了电耗。

通过两个项目的设备技术改造,如今的北京散装水泥收尘设备运转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既节省了卸车电耗,又节省了现场清理费用,不但为北京创造美好的环境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也给公司减少费用支出,创造了效益。公司上下一致认为,在这份不错的成绩单里看到了王国忠的努力和付出,他先后提出的多条可行性意见,为项目改造的顺利推进增加了助力。

每当公司领导对王国忠提出表扬时,王国忠总是谦虚地说:“我这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这是我份内的事,是公司提出来的集思广益激发了员工大胆创新的热情,只有全公司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绩。”

北京公交客三分公司:

职工“小妙招”变废为宝降成本

脱小刚是一名公交机务员,他每天的工作是负责车辆的维护和检查。虽然看似简单,但爱动脑筋的他却经常“变废为宝”,摸索出不少小“发明”。

车辆开锅是让不少司机头疼的事,在脱小刚所在的车队里,有一种车型因为风扇锁片难更换,也着实让机务员们烦恼过一阵。“这个零件虽然不大,但是特别的难找。”脱小刚介绍,“要是更换整个风扇,倒是省事,但是成本又会增加。”

怎么才能既保障车辆顺利维修,又能节约成本?脱小刚思考着。在2014年的夏天,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制作风扇锁片。长7至8厘米,宽4至5厘米……这个尺寸不大的小零件,制作起来却颇费功夫。脱小刚先找到同类车型风扇上的锁片,进行观察。了解完大致的结构后,他开始寻找合适材料。太软不成,太硬也不成;太薄不合适,太厚也不合适……几经周折,脱小刚终于在保修厂发现了“心意”的材料。“最后是用刹车皮片来制作的。”经过剪裁、挫、磨各种工序,半个月后,自制的风扇锁片终于完成。

脱小刚说,“这样,风扇和发动机的转速得到匹配,同步散热,避免车辆开锅的现象发生。”虽然只是个小小的自制零件,却节省了企业的成本。

同一年,脱小刚又开始琢磨其他“小发明”。细心的他发现,在为车辆加防冻液的时候,总会产生“跑冒滴漏”的现象。无意间,他发现用水泵加防冻液,可以起到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他边购置各种材料边制作,最终一辆电动加防冻液的“加水车”制作完成。“有这辆车,不仅省时而且省事,不用搬着一个20多斤的防冻液桶,哐哐地往里倒。”不少使用过“加水车”的司机,纷纷竖起大拇指。

“其实,不管是在什么岗位,都要爱思考、多发现。即便是个小小的发明,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脱小刚说。

最近,脱小刚又有新想法。“有的车辆雨刮器上的橡胶头坏掉,需要更换。要是将雨刷器整体更换,成本会增加。”脱小刚用报废车门上的胶条作为更换材料。“这样又可以变废为宝,节省成本。”脱小刚说。

【声音】

密云区总工会主席何丽娟:

鼓励职工创新,

让“智慧之花”

遍地开

前不久,密云区总工会奖励1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的新闻在密云区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工会组织的鼓励和支持,让很多基层企事业单位都非常感动。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职工创新工作都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或者缺少资金支持,或者面临层层技术困难,但职工的坚持与努力,还是换来了不小的成果。

在密云区总工会第四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各基层单位就提交创新技术50余项;上报职工合理化建议1026条,其中,被采纳687条,已实施516条。

这些数字显示,密云区的各行各业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职工创新工作,而工会组织给予的不管是经济支持,还是精神鼓励,都无疑是对该工作增添了强有力的助力。记得一位获得优秀创新成果的职工曾在座谈会上表示,“‘娘家人’的任何支持,对于我们基层职工创新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认可和鼓励,这已经让人倍感欣慰了。”

此外,密云区总工会还将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建成50个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也是鼓励和支持职工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为了让职工的“智慧之花”开遍密云大地。

京粮集团工会副主席赵英:

职工技能管理

创新立项

今年再创新高

京粮集团工会每年都会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我们年年鼓励职工规范立项,同时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并在评选出优秀项目后,大力推广创新项目,广泛分享创新成果。

而今年,京粮集团工会共征集完成立项151项,比去年129项提高了17.0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京粮集团下属各单位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弱点选题立项,创新立项就多达55项,同比去年的44项提高了25%,参与职工人数也上升至1359人。

数字显示,京粮职工参加创新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而作为工会组织的我们也将继续为职工创新工作保驾护航,积极跟踪协调,为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此外,京粮集团工会今年收到96项劳动竞赛立项,参与人数5921人,这将在全系统内再次掀起一场竞赛热潮。

□本报记者 王路曼 盛丽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