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女儿的 后高考时代
母亲沉睡的 那片土地
园 丁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沉睡的 那片土地

 

在我儿时的眼里,村后那片地是那样的宽广。小路、小河,还有小桥,都是高大上的,总感觉可以和距离村子很远去县城的路和桥相媲美。

每当放了学,看到家里没人,就知道母亲一定在村后那片地里拾掇庄稼。于是沿着这条小路一路奔去,定会寻找到母亲。个头矮小的我和羊肠小路一同淹没在这片青纱帐中,粗布头缝制的书包,搭在屁股后面荡来荡去,像似尾巴,尽管奋力奔跑,但总觉得这条小路很长很长。秋天里,绿油油的玉米在蓝天下肆意生长,伸出热情的臂膀,把小路紧紧抱在怀里,人走在里面像是捉迷藏。秋风拂过,沙沙作响,带有毛刺的叶子划在脸上,火辣辣的疼。

一座座的坟茔就淹没在这片漆黑的青纱帐中,我们家的祖坟也在其间。之前是爷爷、奶奶,现在又多了母亲。据父亲讲,爷爷是在他们年幼时去世的。

爷爷的解脱,把更多生活的艰辛留给了眼神不济的奶奶,还有没有成年的父亲哥儿仨。

母亲是第一个给我讲故事的,她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像奶奶当年一样,为操持这个家,为了我们哥仨操碎了心。当年在生产队按劳力挣工分,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是典型的困难户。

就在母亲如今沉睡的这片土地上,记得当年每到秋天,生产队地瓜丰收以后,堆得像是一座座坟茔,这就是庄户人家一年的口粮。要想把这些地瓜运回家,在那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车只有担,好在我们家还有一辆木制的童车,算是家里唯一的运输工具。月亮已经慢慢升起来了,挂在夜空,像是发光的玉盘。母亲还在不知疲倦的用小车一趟趟往家里运。月光如灯,影影绰绰照着回家的路,童车吱吱嘎嘎的声响和在微风里,融化在月色中。小弟依偎在我的怀里早已进入梦乡,我强打着精神看护着这堆积像坟茔般的地瓜,全家人一年的口粮。

这场景至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忆犹新。每每寂静的月夜,仿佛无数次回到那时,又看到月光下母亲渐渐远去的背影,直至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再次期待着童车吱吱嘎嘎的响起。

多年之后,我和三弟也先后当了兵,之后我们哥仨也都成了家立了业,母亲依旧如当年的奶奶,操持着这个家。可当艰苦的时光都已成为过往,幸福来敲门时,母亲却又像奶奶一样,扑进那片辛勤耕耘过的土地,带着她所有的辛劳和疲惫,睡得那样深沉。

6月底回老家办事,我和二弟一起去给母亲烧点纸。当我再次站在这块土地上时,深有感触的对二弟讲,小的时候总感到她很广袤,而今看来却是肤寸之地,是那样的小。其实不是地小了,而是我们都长大了,心里装着一个外面的世界,那条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的羊肠小路,也早已淹没在乡愁的时光里。我轻轻行走在这片土地,生怕惊醒沉睡的母亲和那些父辈们。

阳光肆无忌惮洒下,有些灼人。夏收的小麦虽已入仓,但麦茬还在倔强守望着,夹杂在其间的玉米苗已经破土。就在这样禾苗破土的时光里,母亲枕着麦香,在禾苗的簇拥下,沉睡在她曾经劳作过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上,痴情守望着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赵庆胜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